1868年,李鸿章看到母亲露在轿帘外的脚,忙低声让娘把脚往回收收,没想到李母一脚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7-23 11:10:39

1868年,李鸿章看到母亲露在轿帘外的脚,忙低声让娘把脚往回收收,没想到李母一脚踢开轿帘:“不孝的东西,你爹当年也不敢说这般话,你倒嫌我脚大!”   李鸿章当上直隶总督那时,把老娘接到天津享福,按说这是光宗耀祖的事儿,可老太太有个习惯,每次出门坐轿子,总爱把一双大脚从轿帘缝里伸出来,晃晃悠悠地露在外面。   那时候的女人都以小脚为美,谁家姑娘要是长了双大脚,不光嫁不进好人家,还得被街坊四邻戳脊梁骨。   所以天津街头的老百姓瞧见这双“不合时宜”的大脚,都围着看稀罕,背地里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这些闲话传到李鸿章耳朵里,他脸上实在挂不住,倒不是嫌弃老娘,主要是他在官场混,最讲究个脸面。   各级官员都盯着他呢,要是老娘这双大脚成了全城笑柄,难免有人借题发挥,说他治家无方,于是他就劝老娘,出门的时候把脚收进去,别让人看了笑话。   没成想老太太一听就炸了,骂道:“你爹活着的时候都不敢这么跟我说话!我这双大脚怎么了?没有它,谁给你们兄妹八个挣吃挣喝?谁供你们读书考功名?”   骂完就赌气躺床上,三天水米不进,李鸿章吓坏了,一边是官场体面,一边是生身老娘,这时候哪还顾得上别的?   赶紧跪在老娘床前,连跪了三天三夜,一个劲儿地赔罪,说自己错了,再也不敢多嘴了,最后还是老太太消了气,才肯吃东西。   传说这缠足的规矩,是南唐后主李煜带起来的,他有个妃子叫窅娘,长得漂亮,舞也跳得好。   李煜专门给她做了个六尺高的金莲台,让她用帛把脚缠成月牙形,穿上素色袜子在台上跳舞,看着跟踩在云朵上似的。   宫里的女人见皇帝喜欢,都跟着学,后来这风气就传到了民间,到了宋朝往后,缠足成了天经地义的事,女人要是不缠脚,简直就没法做人。   那时候衡量女人美不美,先看脚小不小,所谓“三寸金莲”,就是说脚得小到三寸长才叫标准,还得瘦、尖、弯,透着股柔弱。   为了达到这标准,小女孩从四五岁就得开始遭罪,先把脚泡软了,除了大脚趾,剩下四个小脚趾都得硬生生往脚心掰,用白布条一圈圈缠紧,缠得越紧越好。

更狠的是,为了让脚“定型”,还得往缠脚布里撒明矾,说是能让皮肤收紧。   有的地方给女孩缠脚前,先把活鸡活羊开膛,让孩子把脚伸进热乎乎的血里泡着,说这样缠出来的脚更纤小,这哪是美容,分明是酷刑!   女孩们白天得忍着疼下地走,美其名曰“酿鞋”,说是能让脚型更顺;晚上还得接着缠,连睡觉都不能松劲。   过几天拆开布条一看,脚都烂了,血肉模糊,布条跟皮肉粘在一起,一撕就是一层皮。   可大人还得说:“不烂不小,越烂越好。”有的为了让脚烂得更快,甚至往缠脚布里塞碎瓦片、瓷碴子,想想都让人浑身发冷。   缠成的小脚,看着畸形,走起来更是费劲,一步三晃,跟踩高跷似的,女人稍微多走几步路,就累得直喘气,脚底板疼得像火烧。   可那时候的人不觉得这是受罪,反倒觉得这样才“得体”,女人就该弱不禁风,就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双小脚正好把她们困在家里,伺候男人、生儿育女。   李鸿章的母亲能有双大脚,因为她是苦出身,家里穷,孩子又多,光儿子就有六个,要是她也缠了脚,别说下地干活、操持家务了,恐怕连自己都养不活。   她这双大脚,是干活干出来的,是为了拉扯大八个孩子硬生生“保”下来的,她不光自己不缠脚,还认准孩子得读书,得有出息。   后来李鸿章24岁就中了进士,成了安徽最年轻的翰林,背后全靠老娘这双大脚支撑着家里的一切。   所以当李鸿章劝她藏起脚的时候,她才那么生气,在她看来,这双大脚不是丢人的事儿,是她的资本,是全家的指望。   李鸿章也明白这个理,他知道自己能有今天,全靠老娘含辛茹苦,所以他才会连跪三天赔罪,这一跪,既是认错,也是感恩。   可像李母这样能保住大脚的女人,在当时太少了,大多数女人,不管穷富都得缠脚。   穷人家的姑娘更惨,缠了脚还得下地干活,跪在地里割麦子、拾棉花,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脚肿得像发面馒头。   富人家的女人虽然不用干活,可也成了脚的奴隶,出门得人扶,走路靠轿,一辈子都活在痛苦里。   清朝末年,就有传教士来中国,看着女人缠脚觉得不可思议,在厦门办了“天足会”,呼吁别再缠脚了,康有为、梁启超这些维新派也站出来呼吁,国家要强大,就得让女人放脚。   可响应的人寥寥无几,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老祖宗的规矩不能破”。   辛亥革命后,男人剪辫子挺痛快,没几年就全剪了,可女人放脚还是难,直到1950年,新中国成立了,政务院下了一道令,明确说不许再给女人缠脚,这事儿才算真正有了大变化。   从“三寸金莲”到“脚踏实地”,中国女人走了上千年,才终于能堂堂正正地用自己的脚丈量大地,这哪是一双脚的解放,分明是一个时代的进步。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