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的一天,成都军区副政委刘结挺刚到办公室,成都军区司令梁兴初中将就气冲冲找来了。进了屋,梁司令一拍桌子,问:“是不是你派人抓了邓华?”刘结挺摆手答“不是”,梁司令怒道:“邓华少一根毫毛,我毙了你”。 粉丝宝宝们在阅读时,可以点一下“关注”,并留下大家的看法! 梁兴初刚从军区作战科出来,还没走到办公室,勤务员就追上来说有人打电话找他,催得很急,梁兴初走进办公室时电话还在响,他抓起话筒时,那头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是邓华的妻子。 她在电话里压着声音说邓华已经失踪了三天,从家里出去之后就再没回来,所有熟人和能打听的地方都找过,什么消息都没有,她没再多说,最后只留下一句“求您管一管”,电话就断了。 梁兴初一瞬间有些发怔,这些年他不是没见过风浪,可这个消息还是让他心里一沉,邓华对他来说不只是战场上的老搭档,更是在最难的时候帮过他的人。 当初在朝鲜,第一次战役打得不顺,梁兴初被彭德怀点名要撤,几乎连夜就要换人,邓华知道后直接找到彭德怀。 说三十八军在解放东北的时候立过多少功,梁兴初不是怕死的人,这仗打成这样有多种原因,不能把锅都扣到一个军长头上。 邓华那时自己也不稳妥,说这话是要担风险的,可他还是帮梁兴初稳住了位置,后来第二次战役,梁兴初拼命把仗打漂亮,算是给邓华也交了个账。 想起这些往事,梁兴初没有犹豫,他吩咐秘书把军区的车叫上,先找到了刘结挺,刘结挺是副政委,这种风浪里他按理要有些话语权。 梁兴初去的时候,刘结挺办公室里还有几个人在,见梁兴初进门,没人敢吭声,梁兴初直接说明了来意,刘结挺当即便表示自己并没听过这件事。 梁兴初不信,直接要他把手底下负责保卫的几个人叫来当面问,刘结挺被逼得没了办法,只好安排人去找。 等消息的人陆续送来零碎的线索,梁兴初才知道邓华是在一次被通知“谈话”后失联的,谈话的人没一个敢站出来承认是扣人,更没人敢担保人还安稳。 第二天,梁兴初找到了省里临时的头面人物,那帮人见到他,先是敷衍,后来被梁兴初一句话卡死,说这人是中央正式任命的干部,出了事你们谁负责。 他没用激烈的语气,可把这几个人逼得低头商量了半天,才勉强松口答应去查,这期间,邓华的妻子在家里守着电话,白天跑机关,晚上连屋子都不敢锁,生怕有消息送到门口敲不开门。 邓家的邻居白天晚上都能听见院子里有人走动,大家谁也不敢问,只能背后嘀咕几句就躲远了,梁兴初那几天没睡好觉,每天在军区、革委会和保卫部门之间转。 见谁都只说一句,邓华不能出事,他明知道这话说出来未必有用,但他必须摆出来让人知道这事有人盯着,谁也不敢拍胸脯保邓华无恙,可谁都不敢真说人出了什么大事。 终于在第四天深夜,负责看管的人悄悄把邓华送回了家,当时是后院的偏门开着,几个人把人送进来就走了,没有声张,也没有交代。 邓华自己走进院子时,院里连灯都没开,门一关上他就坐在台阶上喘了几口气,屋里人出来时,邓华只是点了下头,什么都没多说。 梁兴初知道人回来了是第二天早晨,他得到消息先没回办公室,而是先去了趟邓家,那时候邓华正在院里坐着,院子里有人走来走去,不让陌生人靠近。 梁兴初没进去太久,只是站了十来分钟,看见邓华没事这才转身离开,这件事没人公开说,可从那之后,谁都知道梁兴初不是能随便糊弄的人。 邓华回到家后没多久就被安排“反省”,各种材料从四面八方堆过来,有人盯着,有人写报告,好在那时形势慢慢松动,很多事情也逐渐有了转机。 等到几年后局势变化,中央那边传来消息说要给邓华平反,那时候他的人已经不大好,总是咳嗽,走路要人搀扶,可听到要恢复名誉的文件,他还是坐了整整一个下午,看完材料又签字。 签字那天,邓家门口围着不少人,都盯着这份迟到的结果,梁兴初后来也没在公开场合多提这件事,可那段日子在军区里被人私下讲了很多年。 有人说他脾气冲,也有人说他太直,可无论谁说到那年邓华出事,都得承认一句,要不是梁兴初当时硬撑着,事情未必能有这么个结果。 再往后很多年,有人翻资料想写老一辈将领的回忆,总绕不过邓华和梁兴初这段事,可真写出来时能找到的细节却很少,毕竟没人愿意多留字句,那些人信不过纸笔,只信得过自己和战友的背影。 (主要信源:中华魂杂志——虎将梁兴初与志愿军“万岁军”的故事)
1967年的一天,成都军区副政委刘结挺刚到办公室,成都军区司令梁兴初中将就气冲冲
岁月解读师
2025-07-23 10:54:04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