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终于打中要害?特朗普2025年一上台,就憋着劲想给中国来点狠的,如今法新社

古今知夏 2025-07-22 23:05:15

·美国终于打中要害?特朗普2025年一上台,就憋着劲想给中国来点狠的,如今法新社曝出猛料:2025年中国船厂新接订单量暴跌68%,全球市场份额从去年的75%骤降至56%。 不少人由此觉得,这是美国给中国的下马威。毕竟特朗普上台后,眼睛一直盯着中国,总想在经济领域动真格。 但乍看这组数据,好像中国经济的要害被美国捏在了手里,可事实压根不是这么回事。 先说说这数据本身。法新社说中国船厂订单暴跌 68%,市场份额从 75% 掉到 56%,可您知道吗?这数据的统计时段模糊得很,没说清是全年还是某个季度。要是只截取某个季度的数据,参考价值就得大打折扣。 造船业的订单本就有季节性波动,有些季度里,船东可能因为自身财务规划、对航运市场的预期等因素,下单意愿会低很多。仅拿这样的季度数据大做文章,很容易误导大众,让人觉得中国造船业真出了大问题。 再者说,全球贸易局势这些年本就复杂多变,各种不稳定因素交织在一起。 船东们面对这么多未知情况,普遍变得谨慎,投资决策也越来越保守,纷纷想着规避长期投资。要知道,一艘船从下单到交付,周期很长,船东们担心未来航运市场需求不佳,或者贸易政策再出变动,导致自己的投资打了水漂。 所以,全球新造船订单量整体都在大幅下滑,这可不是中国船厂一家的问题。相关行业报告显示,2025 年全球新造船订单量已经处于历史低点,预计至少要到 2025 年 10 月才可能逐步复苏。 还有,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也给中国造船业带来了不小影响。特朗普上台后,一会儿扬言要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一会儿又出台针对中国建造、运营或拥有的船舶征收费用的提案。 尽管美国政府后来暂缓实施这些提案,但这种政策上的摇摆不定,让多数船东选择了观望。他们担心一旦向中国船厂下单,后续可能会面临美国政策变动带来的额外成本。这种观望态势,预计至少还要持续 6 个月,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船厂新订单的释放。 可要说这就能让中国造船业伤筋动骨,那也太小看中国制造业的韧性了。 回顾历史,大国之间在关键产业上的博弈从来就没停过。19 70 年,日本造船业风头正劲,全球市场份额一度超过 50%,美国当时也没少用贸易壁垒打压,可日本靠着技术升级和精益管理,硬是把优势维持了多年。 再往前数,英国曾是 “日不落帝国”,造船业称霸全球一个多世纪,可随着全球产业转移和自身创新乏力,才慢慢让出了头把交椅。这些历史都说明,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从来不是靠别人 “手下留情” 得来的,更不是单一政策就能轻易撼动的。 中国造船业能有今天的地位,靠的是全产业链优势。从特种钢材到船舶动力系统,从导航设备到模块化建造技术,中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 就拿 LNG 船来说,这种被称为 “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 的高端船舶,中国企业前些年还被欧美日韩垄断,如今不仅能自主建造,还拿下了全球近三成的订单。这种技术突破带来的竞争力,岂是短期订单波动能掩盖的? 再看看美国自己,19 世纪美国制造业崛起时,英国也没少搞技术封锁,禁止工程师移民美国,可美国靠着引进人才和本土创新,反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来居上。现在特朗普想故技重施,用行政手段打压中国产业,可时代早就变了。 全球供应链的深度融合,让任何单边制裁都可能反噬自身。美国的港口设备、石油钻井平台,不少关键部件都依赖中国制造,真要把产业链彻底斩断,恐怕美国自己的航运业和能源产业首先就得喊疼。 所以说,法新社曝出的那组数据,不过是复杂短期因素影响下的一个表象,根本反映不了中国造船业的真实实力和发展态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产业博弈中,中国造船业正凭借自身的硬实力和持续创新,稳步向前。

0 阅读:1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