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资深绿叶演员吴博君,于今年7月2日离世。
吴太近日向媒体发出公开信,与各界分享“在家离世”的经验。她指出,“在家离世”事先需要很多安排,同时也坦言会“质疑自己是否应该送他进医院,让他可以多留一些日子”。
“大家好,我是吴博君太太,想分享一下处理‘在家离世’的经验和感想、感受!‘在家离世’并不是等病人在家中去世,然后打999、救护员到场、心肺复苏、送急诊室,若证实死亡就送公众殓房,之后警察上门问话,并不是这样的。要有一个好团队(包括医生、护士、社工、殡仪、好工人姐姐)以及自己能承受巨大压力的身心,很幸运,我遇到了。
6月17日,博君情况急转直下,头晕,下不了床。因他之前曾表示不想再进医院,所以18日圣雅各‘安好、家居宁养服务’团队的护士帮我们找到梁万福医生,医生愿意免费上门诊症,之后还免费帮忙签死亡文件,医生还安排圣雅各护士每天来我家一次,我每天早、午、晚要上报血压、血氧、体温。接下来就是圣雅各团队的高效率办事能力,18日第一时间(两小时内)帮忙借到供氧机、抽痰机、喷雾机、小型蒸汽机,连同喉管、盐水、蒸馏水、洗口棒等所需用品一并送来,教会我和工人姐姐使用这一大堆设备。
轮到圣雅各社工了,他替我们找到价格实惠、又可以上门做‘在家离世’的殡仪公司,不是每间都肯做‘在家离世’服务的。殡仪方面会帮忙拿行街纸、死亡证、移送遗体、安排冷藏柜、租用礼堂、找神父主持丧礼,再送遗体到指定地方,我则什么都不用担心,他们会全部办妥。
不能不提我的工人姐姐,在这三周内,她用心、用爱地照顾博君,抽痰、换尿片、湿口等等,让博君在最后的日子里得到最舒适的照顾,真心感谢工人姐姐!
而我自己在这三星期中长期处于忐忑、不安、紧张、矛盾、忧虑,因为我知道博君一定会走,但没人知道是什么时候。既不舍,又怕他拖太久会辛苦,也会质疑自己是否应该送他进医院,让他可以多留一些日子,那种复杂情绪很难受!最后博君于7月2日返回天家,感恩他走时安详,没有痛苦,但仍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