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英雄机长刘传建拯救上百个生命,被川航奖励500万元,然而,她的妻子却没有一丝喜悦,反而在采访中表示:希望民航再没有英雄出现......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8年5月14日早晨,川航3U8633航班从重庆江北机场起飞,计划飞往拉萨,当天清晨天气正常,飞机起飞后很快进入巡航高度,机上载有119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 飞行前的检查一切正常,机长刘传健像往常一样完成了所有程序,这条航线他已经飞过上百次,一切看起来都很平常。 飞机升至9800米高空时,突发状况突然出现,驾驶舱前挡风玻璃毫无征兆地出现裂痕,紧接着迅速扩散并脱落。 气压骤降,零下40度的寒风猛地灌入机舱,副驾驶被强大的气流半个身子吸出窗外,陷入昏迷,驾驶舱内仪表大部分失灵,自动驾驶系统中断,整个舱内一片混乱。 刘传健几乎是凭本能反应,他没有离开座位,双手死死抓住操纵杆,在极度寒冷与缺氧的环境下,他的身体迅速变得僵硬,呼吸困难。 他强忍身体不适,先收油门减速,保持飞行姿态,再通过无线电联系成都管制请求备降,此时成都方面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清空航路,准备跑道,安排医护。 机舱内乘客被突如其来的气流和压力变化吓坏了,氧气面罩自动弹出,乘务员努力稳定秩序,没有人知道飞机是否还能安全降落。 刘传健清楚,高空失压情况下,任何犹豫都可能酿成灾难,他迅速开始手动操控飞机下降高度,同时设法绕过川西高原复杂的地形。 在这段时间内,第二机长冲入驾驶舱协助,两人轮流操控,进行基本仪表的读取与判断,尽量维持飞机状态。 副驾驶在极端环境中奇迹般苏醒,虽然浑身是伤,但依然尝试提供协助,驾驶舱外,空气仍以每小时数百公里速度冲进来,巨响震耳欲聋,说话几乎听不清。 飞行员必须穿越高原山区,并控制飞机在逐渐下降中避免山体碰撞,这不是训练中的演习,也不是模拟器里的情景,而是一次真实的生死关头。 最终飞机脱离山地,进入成都平原上空,此时液压系统部分失效,飞机超重7吨,依然存在风险,跑道已准备就绪,救护车和消防车在场待命。 刘传健没有使用自动系统,而是凭借目测和经验手动降落,飞机以较高速度接近跑道,落地后滑行距离较长,最终停稳在跑道尽头。 整个过程从出事到降落,仅持续34分钟,除副驾驶和一名乘务员受伤外,机上其余人员全部安全。 这起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川航给予刘传健500万元奖励,民航局授予其“英雄机长”称号,媒体竞相报道,后来还被改编成电影。 但在公众的掌声背后,是刘传健家人长期承担的心理压力,他的妻子在采访中表示,不希望丈夫再经历这样的事情,也不希望民航系统再出现所谓的“英雄”。 刘传健不是靠运气活下来的,他自1991年起进入空军第二飞行学院,经历严苛训练,后来转至四川航空,在日复一日的航班中积累数万小时飞行经验。 他一直对每次飞行高度重视,不容许任何疏忽,在事发当日,他的技术、判断和冷静是确保飞机安全的关键因素。 媒体聚焦于英雄的光环,却很少关注这些事情原本就不该发生,民航系统有一整套完善的飞行标准与应急机制,本不应让一个挡风玻璃的突然爆裂将整架飞机置于险境。 在飞机结构、维修、审批、检查等流程中,是否存在漏洞,是值得反思的问题,刘传健完成了自己的职责,他没有享受成为“英雄”的过程,家人也没有从这场风波中获得安全感。 对他们而言,飞行不该是赌博,平安落地才是最大的奖赏,人们可以敬佩技术,但不应把靠经验硬扛的行为美化为传奇,真正值得尊敬的,不是某一次的奇迹,而是从此之后不需要奇迹。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重庆晚报——“川航英雄机长妻子: 不希望他当英雄 希望再不要发生这种事”
2018年,英雄机长刘传建拯救上百个生命,被川航奖励500万元,然而,她的妻子却
幽默风趣乐开怀
2025-07-21 11:51: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