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北京,女律师在机构体检10年,都显示身体健康,可女律师却感到自己的身体不舒服,就跑去国外做了个体检,不料,直接确诊癌症晚期!女律师怀疑机构“误检、漏检”,才导致自己患癌没被发现! 大家肯定都有过体检的经历,花钱抽几管血、做几个检查,就想图个健康安心,可最近北京一位女律师的遭遇,让不少人心里发寒:十年体检报告都写着“健康”,真觉得不对劲时去国外一查,却是癌症晚期! 北京的张女士是名律师,从2013年到2024年,她每年都在协会指定的同一家健康管理公司体检。 十年间,他每次拿到的报告都盖着“健康”的章,可张女士总觉得身体不得劲。 2023年那次体检,其实右肾已经有了异常信号,医生却轻描淡写一句“没事”就带过了。 直到身体实在扛不住,她去国外做了检查,直接被确诊为癌症晚期。 作为最懂证据的律师,她看着十年“全部正常”的报告,心里只剩冰凉,这十年的体检,难道都是在走形式? 她试着维权,诉状递出去就没了消息,机构对她的质问装聋作哑。 无奈之下她在网上说了自己的经历,记者一深挖才发现,原来不少人都在这家机构栽过跟头。 有人说血白抽了,根本没检测就出结果,有人体检时没查出问题,没多久在医院就确诊了肿瘤。 更让人愤怒的是,体检行业相关人士曝光行业黑幕称,有些体检机构抽完血直接倒掉,不检测就出报告,甚至让护士冒充医生做超声检查,还说这种“假检测”的错误率只有千分之三。 这些话现在听来,字字都扎心。 其实这样的事不止发生在张女士一个人身上。 科研人员张华的遭遇也让人揪心。 2013年12月,他在单位指定的体检中心做检查,胸部DR影像片上明明已经有了右下肺的阴影,可体检中心只说“右侧局部胸膜增厚”,让他后续随访。 直到2014年12月再体检,才发现右肺下叶有团状阴影,确诊肺癌时已经到了需要立刻手术的地步。 因为耽误了一年多,癌细胞已经血行转移,他不得不长期做放化疗,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痛苦。 他把体检中心告上法庭,最终拿到了15万元的手术赔偿,可健康的损失再也回不来了。 这些年关于私立体检机构的吐槽越来越多。 有网友说家人在机构的体检报告和医院检查结果“判若两人”,同一部位的报告看着就不像一个人的,有人在爱康国宾查不出已知的乳腺增生,几个月后在医院就查出了乳腺结节。 还有人父亲在体检中心做B超说“没事”,没过多久就查出了大肿瘤,医生都说“体检时不可能漏诊”。 而面对质疑,体检机构的回应却避重就轻。 张女士找上门后,机构没道歉,反而说癌症发生和人体自身、医生能力都有关系,还说有些癌症本来就难查,暗示她的病可能是体检后才出现的。 张华起诉的体检中心更理直气壮,说2013年已经提示“胸膜增厚”让他随访,还强调“体检只是发现疾病线索,不是诊断”,把责任全推给张华的“自身原发疾病”。 他们总说“体检不等于癌症筛查”,把漏诊归咎于肿瘤太“隐匿”,可对自己抽血不检测、护士冒充医生这些实打实的违规操作,却绝口不提。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没人指望体检能查出所有病,但花钱做检查,至少要得到认真对待。 体检报告上的“全部正常”,不该是流水线作业的敷衍结果,抽出去的血,不能白白倒掉,操作仪器的,必须是有资质的医生。 这些最基本的要求,怎么就成了奢望? 现在越来越多人不敢信私立体检机构了,这不是凭空的偏见,而是一个个真实案例堆出来的失望。 对于受害者来说,维权时一定要保留好所有体检报告、影像资料和沟通记录,及时找专业律师咨询,通过法律途径要求机构提供检测标本、人员资质等关键证据,让敷衍了事的机构付出代价。 更重要的是,监管部门该好好查查这些体检机构的操作规范,别让“健康守护”变成“健康忽悠”。 体检本该是守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可当这条防线被利益蛀空,每个人的健康都在悬着。 希望这些血淋淋的教训能让行业警醒:敷衍体检不是小事,那是在拿别人的生命健康开玩笑。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信息来源: 大河报
我公公年初加入了一个暴走团,没过几天就退了,原因是和他想象的不一样。他以
【325评论】【13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