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了13天后,李在明却决定不出席中国阅兵?特朗普的一记耳光打醒韩国,“战略自主”成了空谈。 说白了就是韩国在大国博弈里 “夹缝求生” 的缩影。本来他可能还想借着出席中国阅兵,稍微在中美之间找个平衡点,可特朗普这记 “关税耳光” 直接把韩国打回现实 —— 在美国的经济大棒面前,所谓的 “战略自主” 就是个易碎的肥皂泡。 这事得从特朗普 7 月突然宣布对韩国汽车、半导体加征 25% 关税说起。这两行业可是韩国的命根子,现代、起亚每年对美汽车出口额超 200 亿美元,三星、SK 海力士的半导体占美国市场份额的 30% 以上。美国这招直接掐住了韩国经济的主动脉,你想想,一辆韩国车在美国售价 3 万美元,加税后成本直接增加 7500 美元,现代、起亚还怎么跟特斯拉、通用竞争?半导体更惨,美国芯片法案本来就要求韩国企业在美建厂,现在再加关税,等于逼着三星把最先进的 3 纳米生产线搬到得州去,否则就得交 “保护费”。 李在明不是没想过反击。但韩国前总统尹锡悦留下的烂摊子还没收拾完 ——2024 年韩国对美贸易逆差已经突破 500 亿美元,外汇储备只剩 3800 亿,根本经不起关税战的消耗。更要命的是,美国商务部上个月刚把韩国从 “半导体出口白名单” 降级,现在又威胁要限制 ASML 向韩国出口 EUV 光刻机。这就好比把韩国的 “技术饭碗” 端起来晃了晃:你要是敢跟中国走太近,高端芯片生产线就得停摆。 国内的政治泥潭也把李在明捆得死死的。保守派的国民力量党天天在国会叫嚷 “亲华卖国”,甚至翻出李在明 2018 年访问青岛时的旧照,硬说他 “向中国磕头”。更讽刺的是,首尔街头最近爆发的反华暴力事件,居然成了保守派攻击他的 “弹药”—— 你不是要改善中韩关系吗?看看老百姓都反对!其实这些暴力事件背后,有美国 NGO 资助的极右翼团体在煽风点火,但李在明连一句公道话都不敢说,生怕被扣上 “通共” 的帽子。 最让韩国难受的是,美国这次关税根本不是单纯的贸易问题,而是赤裸裸的政治胁迫。特朗普在给李在明的信里明明白白写着:“只要韩国企业在美国建厂,关税全免”。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要把韩国的核心产业连根拔起。三星已经宣布在得州追加 200 亿美元投资,现代汽车也被迫把电动车生产线从中国盐城迁到佐治亚州。这些企业心里清楚,这不是投资,是 “保命钱”—— 美国随时能以 “国家安全” 为由没收你在美资产,就像当年对法国阿尔斯通那样。 李在明最终决定不出席阅兵,说白了就是向美国递投名状。他 7 月 19 日宣布访美行程,特意把时间安排在中国阅兵之前,就是要让白宫看到 “诚意”。可这换来的是什么?美国国务院第二天就宣布对韩国钢铁加征 15% 关税,理由是 “威胁美国就业”。这种 “打一巴掌给颗糖” 的把戏,彻底暴露了韩国在美韩关系中的奴才地位。 韩国的困境,其实是所有 “半殖民地经济” 的通病:核心产业被美国资本控制,关键技术依赖西方,政治精英又缺乏独立自主的勇气。就像三星电子,虽然市值全球第一,但 70% 的股权在美资手里,美国随时能通过资本手段让它 “听话”。这种畸形的经济结构,注定了韩国在中美博弈中只能当 “提线木偶”。 现在的韩国,就像被两头大象夹在中间的蚂蚁。中国是最大贸易伙伴,占韩国出口的 26%;美国是军事保护者,驻韩美军天天在半岛搞军演。李在明想两边讨好,结果两边都不讨好 —— 中国因为反华暴力事件召见韩大使,美国又嫌他 “亲华” 不够彻底。这种尴尬局面,早在尹锡悦 2024 年签署《美韩半导体供应链协定》时就埋下了祸根。 说到底,韩国所谓的 “战略自主”,不过是政客们骗选票的口号。当美国能随时掐断你的芯片出口、冻结你的外汇储备时,任何外交姿态都是徒劳。李在明的 13 天纠结,其实是韩国在大国博弈中 “跪着生存” 的真实写照。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韩国放弃了经济主权,把国家命运拴在了美国的战车上。这种悲剧,正是所有依附型经济体的宿命。
特朗普后悔了!特朗普的关税通知函已经发给了20多个国家。本来以为,把时间设定在8
【23评论】【5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