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议会7月15日以压倒性票数(320票支持,远超226票的最低门槛)通过了总统泽连斯基的提案,将国家战时状态和军事动员再延长90天至11月5日。 这个消息一出,不禁让人感到一种荒诞的现实:这不只是乌克兰自己的决定,似乎背后还站着一个更大的力量,而那个力量正是美国。 坦白说,乌克兰的这一提案,不单是泽连斯基和乌克兰政府的决策,它更像是一个例行公事,甚至可以说是由外部力量所推动的政治走过场。 议会投票结果本应是国内政治的体现,然而这种大规模的支持票数无疑让人联想到了乌克兰在美国的影响下,几乎沦为了一个棋子。 说白了,现在每一笔投票,每一个政策背后,都有一个巨大的国际利益网在牵动着乌克兰的命运,而这场棋局中,乌克兰似乎更多的是在被动地做着美国的代理人。 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它的一项核心策略就是通过全球性战争来消耗其庞大的国债,35万亿美元的美债,如何有效消化?而眼下战争,似乎是一条极为“实用”的途径。 我们都知道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冲突中,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往往能够通过不断的战争输出和资源消耗来加速这一目标的实现,而作为美国的盟友,乌克兰不知不觉间,似乎成了这一过程中的工具。 泽连斯基及其政府当然并不是完全没有自主意志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个持续战争的局面下,乌克兰的自主权似乎变得越来越薄弱,现在每天都在不断延长的战时状态,使得乌克兰的军队能在高效运作的同时,普通民众的生活却也被推向了一个更加不确定的未来。 再加上乌克兰社会的常态被打乱,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民生问题堆积如山,在泽连斯基的带领下,乌克兰是否能够从这场战争中找到一线生机,还是说会永远被这种无休止的局势所拖累,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消耗品”,成了每一场政治博弈中的牺牲品? 尤为令人担忧的是,乌克兰人民的苦难和挣扎,似乎很难得到有效的改善,继续延长的战时状态,让经济和社会陷入困境,而这种“战争+消耗”的模式,最终可能导致的就是乌克兰的全面衰退。 可以说无论泽连斯基如何呼吁国际社会援助,如何在战场上带领军队取得一时的胜利,乌克兰所面临的巨大内外压力,却在不断加剧。 在这场大国博弈中,乌克兰是否有能力在短期内摆脱战争的阴影?还是将继续被卷入其中,成了各方势力博弈的工具? 未来几个月,乌克兰将继续维持高压态势,战火或许还会不断蔓延,但最终的结果如何,恐怕无人能够给出确切的答案。 而这一切,也只能由那些站在背后看似“操控”全局的强大势力来决定。
乌总统泽连斯基与议员爆发激烈争执基辅时间2025年7月17日,乌克兰最高拉达会
【15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