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给我们泼冷水了!在我国二季度经济数据公布之后,7月15日德媒批评称,中国的数

小加娱的史书 2025-07-18 13:21:25

德媒给我们泼冷水了!在我国二季度经济数据公布之后,7月15日德媒批评称,中国的数据光鲜,但隐患依旧。   中国的GDP增速超过预期,制造业、新能源等行业持续拉动整体发展,居民收入、就业数据也有回升迹象,在国际环境依然复杂的背景下,能实现这样的成绩不容易。   这体现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自我修复能力,说明市场主体依然有活力,各类支持措施和稳增长政策配合,确实为经济运行提供了保障。   但如果进一步拆解这些数据隐患也随之浮现,房地产行业依旧压力不小,相关投资持续下行,影响到上下游多个行业,房地产调控深入推进的同时,新增长点还在培育阶段,没法彻底弥补房地产业萎缩留下的缺口,在就业和消费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   居民消费方面的问题也非常突出,经过疫情的影响很多家庭变得更注重储蓄,消费意愿和消费信心恢复得比较慢,虽然消费额同比有所增长,但速度依然不算快。   外部出口方面虽然短期还在增长,可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贸易摩擦始终存在,欧美一些国家不断调整贸易政策,出口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各种挑战,每当外部形势有风吹草动,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压力就会迅速上升。   基建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手段,但这也导致不少地区举债压力进一步加大,部分地方本身财政收入有限,依靠债务拉动效果有限,虽然短期内能够保就业、稳投资,但长期看债务隐患会成为拖慢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之一。   就业市场也是德国媒体重点关注的风险点,整体失业率稳定,青年就业问题依然很突出,新兴产业增长虽快,但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许多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变得更难。   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带来劳动力流动,新的岗位还没有效承接住转型带来的就业压力,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是市场结构性矛盾的表现,说明政策还需继续发力调节。   尽管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领域做出了不小成绩,但“卡脖子”技术依然存在,基础科研、核心零部件等方面仍有不少补课空间,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全面见效,创新红利转化为实际产出,需要更多耐心和持续投入。   货币和财政政策配合也日益熟练,新一轮稳增长政策正在持续推出,虽然预期向好但政策的最终效果还需要看落地环节,以及市场反应能否跟上,想真正激活消费潜力和市场活力,需要在经营环境、民企信心、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持续下更大功夫。   国际形势依旧复杂,全球化进程波动和地缘摩擦增加,制约着中国经济外部发展空间,中国正积极寻找更多外部市场,但外需依赖格局短时间难以改变,全球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依然不小,出口企业抗风险能力有待加强。   中国经济的潜力依然存在,庞大的市场、完善的产业链、丰富的人力资本,城市化和数字经济持续推进,都为未来增长提供了支撑,海外观察也认为,如果中国能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营商环境、激发内需,就有望保持较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参考信息:国际在线(全球媒体聚焦“顶住了压力”“超过了预期“多家外媒报道中国上半年经济数据)

0 阅读:2480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93

用户10xxx93

10
2025-07-18 20:13

勒紧裤带作好数据

李伯球、

李伯球、

9
2025-07-18 22:20

最近,我听说很多在广州搞工程、家居装修的人员,都回到原居住地送快递送外买了。县域产业基本都是餐饮业了,应该是没有“新能源”项目的地方,没有增长吧?

从开始到现在

从开始到现在

6
2025-07-19 02:13

天天特么吹牛逼

一曲凤求凰

一曲凤求凰

4
2025-07-19 03:09

我 擦 自己老百姓空调都开不起 还关心我们呢

用户10xxx11

用户10xxx11

4
2025-07-19 00:27

一句话,经济转型尚未完成。

守望者

守望者

3
2025-07-18 20:58

想那么多干嘛?谨记经济原理就是聪明人越多越麻烦,越想得多越会经济困境,都是像我一样的傻子的话,经济就会越来越好[得瑟]

飞叶侠

飞叶侠

3
2025-07-19 04:28

科技是创新根基,独立是科学扎根的土壤。

龙儿

龙儿

2
2025-07-19 00:31

照字解字,见不到“泼冷水”,也没见到“批评”,倒觉得很客观评论!

小加娱的史书

小加娱的史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