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阿里驻军断粮,连马都杀了吃,眼看全军都要饿死,一个小战士干了一件事,救了全军的命,轰动了大西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1年初春,解放军某连队进驻阿里地区时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境。 当地部落头人禁止向部队出售粮食,理由是他们听信了一些传言。连队的给养逐渐耗尽,战士们每天只能分到二两青稞粉。 连队里有个叫贡保的藏族战士,今年刚满20岁。他从小在日喀则长大,父亲是当地的牧民。贡保能说一口流利的藏语,平时负责连队与当地牧民的联络工作。 看着战友们日渐消瘦,贡保找到连长提出一个建议。他想脱下军装,以普通藏民的身份去附近的寺庙借粮。连长犹豫再三,最终默许了他的行动。 贡保换上从老乡那里借来的藏袍,背着一个破旧的褡裢出发了。他先去了距营地十多公里的扎什伦布寺分寺。进入寺庙后,贡保按照藏族礼节向僧人们献上哈达。 在与寺庙管事的交谈中,贡保没有直接提及部队缺粮的事。他先聊起了家乡的变化,又谈到解放军帮助牧民修复被洪水冲毁的羊圈。管事渐渐放下戒备,开始询问部队的情况。 贡保说部队进驻后从未征用过老百姓一粒粮食,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坚持用银元购买物资。他还提到连队的军医经常为附近的牧民看病,从不收取费用。 谈话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管事最后说,寺庙可以借出一些青稞,但需要打借条,将来归还。贡保当即用藏文写下借条,约定秋收后以同等数量的新粮归还。 三天后,贡保赶着两头牦牛回到营地。牦牛驮着四袋青稞和一些风干肉。连队的炊事班立即生火做饭,战士们终于吃上了热腾腾的糌粑。 这件事后来被上报到团部,按照纪律贡保擅自脱离部队应该受到处分。但考虑到当时的特殊情况,团里只给了他一个警告处分。 更重要的变化发生在之后,寺庙的僧人们回去后向周围的牧民讲述了这件事。牧民们得知解放军宁愿挨饿也不强征粮食,开始改变了看法。 不久后,一些牧民主动来到军营,带来了酥油茶和风干肉。一位叫扎西的老人说,他的儿子前些天生病,是部队的军医治好的,现在是来表示感谢。 到了秋天,连队如约归还了借粮。寺庙的活佛亲自接收,并邀请官兵们参加了一次法会。从那以后,部队与当地的关系逐渐融洽起来。 1959年转业时,他主动申请到阿里地区最偏远的措勤县工作。在那里,他担任了县民政科的藏文翻译,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据措勤县档案馆的记录,贡保在职期间走遍了全县所有的乡村,为农牧民办理各种证件手续。他的大儿子贡觉在1979年参军,后来也选择在边防部队服役。 2021年7月,西藏自治区在纪念和平解放70周年时,专门邀请了一批老同志参加座谈会。90岁的贡保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在会上只说了一句话:部队教会了我什么是纪律,什么是责任。 如今在阿里军分区,新兵入伍教育时都会听到这个故事。教导员通常会问新兵们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贡保,你会怎么做?
1951年,阿里驻军断粮,连马都杀了吃,眼看全军都要饿死,一个小战士干了一件事,
亲姐姐的艾维
2025-07-18 08:26:29
0
阅读: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