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的康熙问济世:“朕如果参加科考,能名列三甲吗?”济世摇摇头说:“皇上只能考个

熹然说历史 2025-07-17 23:08:14

4岁的康熙问济世:“朕如果参加科考,能名列三甲吗?”济世摇摇头说:“皇上只能考个秀才。”康熙大怒,偷偷地参加考试。谁料,成绩一出来,济世闹着要告老还乡。 康熙年仅四岁便登基为帝,幼年聪慧却不免年少轻狂,一次戏言问老师济世,若自己参加科举,能否名列前茅。济世直言只能考个秀才,惹得小皇帝怒气冲冲,竟偷偷乔装赴考。成绩揭晓,康熙名列探花,得意洋洋,济世却请辞归乡。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师生情谊与治国深意?一桩科考轶事,揭开大清盛世的序幕。 济世,满洲镶黄旗人,生于明末清初,家学深厚,自幼钻研经史,精通满汉文化。清军入关后,他凭博学才识被选为顺治帝的老师。每日清晨,他步入紫禁城书房,手持经卷,向顺治帝传授儒家经典与治国之道。顺治帝对他敬重有加,常虚心请教,君臣关系融洽。济世不仅熟稔四书五经,还通晓历代兴衰,常以史为鉴,教导顺治帝如何平衡权势与民生。顺治帝婚姻受制于朝局,需迎娶权势家族女子为后,济世虽不直接干预,却常提及古人以德服人之理,劝帝以仁政治国。董鄂妃入宫后,顺治帝常与济世谈及治国心得,济世则引经据典,劝其关注民生。董鄂妃因难产去世,顺治帝悲痛欲出家,临行前将辅佐幼帝的重任托付给济世,命其教导年幼的康熙,助其成长为明君。济世郑重接命,承诺尽忠。 康熙即位时仅四岁,朝政由辅臣把持,鳌拜权势最大,野心勃勃。康熙的老师本是陈廷敬,因直言进谏触怒鳌拜,被迫辞官。鳌拜推举济世接任,意在借其名望监视幼帝。康熙对鳌拜心存戒备,对济世也多有疏离,常故意不听教导。济世每日授课,讲解经史,康熙却常不予回应。济世不以为意,每逢康熙违逆,便跪于顺治帝牌位前,久久不起。数年后,康熙稍长,学问渐深。一日,他戏问济世,若自己参加科举,能否名列三甲。济世答道,天下英才众多,皇上或可考中秀才。康熙不悦,暗下决心一试身手。科举开考,他乔装成士子,改名换姓,混入考场。考生伏案疾书,康熙提笔答卷,胸中文史流畅应对。放榜日,他化名位列探花,名列三甲。他回宫召见济世,展示榜单,济世微笑跪拜,称皇上学成,请求归乡。 康熙准许济世告老,赐金帛田宅,命侍卫护送其返乡。济世归隐后,康熙亲政,果断铲除鳌拜势力,颁布新政,整顿吏治,减轻民负。他遣将平定边疆,稳固国祚。宫中常设经筵,康熙亲自主持,与群臣讨论治国方略,案上常置济世赠予的书籍。济世归乡后,居于乡间,著书立说,论述清初治乱之道,流传后世。乡人常見他拄杖而行,步履从容。康熙在位期间,国力日盛,奠定盛世基业,史书常提及济世启蒙之功。济世晚年安享田园,寿终正寝,墓前碑文由康熙亲题。 这故事听来是不是有点意思?一个小皇帝不服气,偷偷跑去考试,还真考了个探花,老师却要辞职回家,这里面有多少心机和智慧?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觉得康熙这波操作咋样,或者济世这老师当得如何?

0 阅读:244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