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的一个冬日,快90岁的齐白石做了件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他拉着25岁的评剧演员新凤霞,打开了那个连亲生儿女都不让碰的立柜,里面装满了卖画所得的现金。[大侦探皮卡丘] 这个立柜的钥匙常年别在齐老腰间,平时有亲戚朋友想借点钱,比登天还难,可这天他却对新凤霞说:“随便拿!” 说起齐白石的节俭,那在民国艺术圈是出了名的,他能把发霉的点心当待客茶点,结着蜘蛛网的花生也舍不得扔,家里来了客人,茶水都要反复冲泡好几遍。 就是这样一个“铁公鸡”,为什么会对一个初次见面的年轻女演员如此大方? 那次相遇发生在一场文人雅集上,新凤霞刚从台上下来,还带着舞台妆容的清丽模样让齐老眼前一亮,他当场夸赞,这女娃唱得好,人也生得俊。 第二天新凤霞带着厚礼登门拜访,本想认个干亲,没想到齐老直接把她领进卧室,打开了那个神秘的立柜。 面对满柜子的现金,年轻的新凤霞只是淡然一笑说不缺钱花,只想跟着学画,这句话彻底征服了齐白石。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在金钱面前如此淡定的年轻人实在少见,齐老心里清楚,真正的艺术家不能被金钱束缚,而新凤霞的表现证明了她的品格。 齐白石不仅收她为徒,还常常去戏院为她捧场,有次见新凤霞要跪唱二十分钟,散场后立即让人送去一对护膝。 这对忘年师徒的交往充满了生活的温度,齐老教画从不收学费,但会要求新凤霞带着评剧团的姐妹来家里唱戏给他听。 新凤霞也总记得老师的冷暖,发现齐老画室的火盆不旺,第二天就让人送来两筐上等银炭,每次来都会带些时令点心,知道老师爱吃什么。 在艺术传承上,齐白石对这个女弟子可以说倾囊相授,他打破了“画不示人”的规矩,允许新凤霞在一旁观摩整个创作过程。 新凤霞很快就掌握了齐派绘画的精髓,她的虾画得灵动传神,连齐老都赞不绝口,更难得的是,她能将戏曲的韵味融入画作中。 这段师徒情一直持续到齐白石去世,晚年卧病时,新凤霞常带着新排的剧目来病房表演。 最后一次见面时,已经说不出话的齐老,颤巍巍地指了指那个装满钱的立柜,又指了指爱徒。 新凤霞明白,这是老师最后的馈赠。 如今在齐白石纪念馆里,还能看到当年他送给新凤霞的《虾蟹图》,题跋上写着“凤霞女弟清玩”,笔力雄健完全不像九旬老人所写。 有时候真正的伯乐不仅能发现千里马,更能看透人心,齐白石的“另眼相看”,其实是对新凤霞品格的认可。 那个年代,能遇到这样一段纯粹的师徒情,实属难得,不仅成就了新凤霞的艺术人生,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佳话。 这就是艺术传承的真谛:不在于金钱的多少,而在于心灵的相通,当年那个装满现金的立柜,最终传递的不是财富,而是一份珍贵的师徒情。 "这事儿您怎么看?欢迎来评论区探讨。 信息来源: 李文斌 《齐白石与新凤霞:一段特殊的师徒关系》 《中国艺术报》 2015年第10期
你们信吗?我是真的不信
【3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