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徐州一主任医生趁妻子不在,偷偷服用了4克毒性极强的曼陀罗花,所有人都以为他疯了,殊不知正是他的这一壮举,造福了无数病患!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70年7月1日,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附属医院的医生王延涛在昏睡了9个小时之后,终于醒了过来。 醒后,他神清气爽,脑袋也不痛。 这就代表着,他的“麻沸散”终于配置成功! 王延涛以身试药,终于帮助无数患者解决了就医难题。 上世纪五十年代,王延涛从医学院毕业,并怀着满腔热血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 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他渐渐发现,做外科手术最离不开的就是麻醉医生。 而当时的麻醉医生很少。 因此,王延涛主动去了南京医学院学习,并掌握了最先进的麻醉技术。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尽管王延涛有一手好技术,但是因为时局的影响,药厂全部停产,麻醉药也相当短缺。 在没有麻药的作用下做手术,无异于对病人施加酷刑。 而当时在医院中,就有十几例需要进行全麻手术的病患。 一时之间,那些原本有希望通过手术治愈的病人只能被迫等死。 看着那些病患们祈求的眼神,王延涛下定决心,一定尽快找到一种可以代替麻醉药的东西。 他翻阅了各大医书,在看到“麻沸散”三个字的时候突然有了灵感。 他继续查阅古籍,终于找到了两张麻沸散的处方。 但是,这两张处方中的主药不一样,一个是曼陀罗花,也就是洋金花,另一个则是闹羊花。 不过,这两种药物都含有毒性,应该怎么用、剂量用多少,并没有明确记载。 王延涛以这两种药材为基础,开始试着进行调配和研究。 他将配置好的药方先用在了动物身上。 但是,不同的动物对药有不一样的反应。 同样剂量的药,放在兔子身上可能有点效果,但是放到老鼠身上就会被直接毒死。 唯一一样的是,所有动物都没有出现全麻的反应。 他不断尝试药的剂量和调配比例,但是却屡战屡败。 经历了成百上千次失败之后,王延涛甚至都想过放弃。 但是,院领导对他寄予厚望,患者们也在等着他救命。 他只能强逼着自己打起精神,继续试验。 动物实验的一次次失败,让王延涛做了一个决定:以身试药。 医书中说,曼陀罗花含有剧毒,一旦服用过量就会造成呼吸困难,甚至危及性命。 因此,在用量上一定要小心谨慎。 第一次,王延涛只加了一克曼陀罗花研制的粉末。 这次的效果并不好。 他感到口干舌燥,并且脑子还很清醒。 第二次,他又将剂量加到了两克。 这一次,实验初见成效,他直接昏睡了三个小时。 这让王延涛信心大增。 1980年7月1日,王延涛第三次试药。 这一次,他将剂量增加到了4克,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服下药剂五分钟不到,他就失去了意识,等到醒来时就已经是九个小时之后,并且身体还没有不适感。 他立即将自己的实验结果汇报给了领导。 领导们在开会研究之后,决定将王延涛服用的剂量应用到临城临床。 7月8日,中药麻醉正式诞生。 一位女士在口服4克曼陀罗花之后,成功完成了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 曼陀罗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于是王延涛就想再试一试闹羊花。 他还没开始试药,妻子就被推进了抢救室。 原来,妻子辛治娟看到了他配好的药,害怕他再以身犯险,于是决定将自己当成实验对象。 她瞒着王延涛服下了药,结果抢救了七天七夜才终于保住性命。 看到妻子差点付出生命,王延涛心中越发愧疚。 这次实验证明,闹羊花只有毒性,没有麻醉效果。 王延涛的麻醉方法迅速推广到全国,拯救了不少病患的性命。 2023年1月17日,王延涛因病去世,享年88岁。 去世前,他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了医疗事业。 王延涛是中药麻醉的开拓者,他的成果,将造福一代又一代人。 主要信源:(徐州医科大学新闻网——【新华网】“特殊贡献奖”获得者王延涛:“以身试药”,中药麻醉写传奇)
湖北武汉,一名28岁男子浑然昏迷不醒,医生看了他的心电图,直接判定为脑死亡,猴急
【121评论】【55点赞】
野鹤闲谈
这才是英雄,年轻人该追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