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俄大动作前再提中国,普京一时难断喜忧,王毅早已送出16字箴言,美方该听听了。 7月14日,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突然放出“最后通牒”——俄罗斯如果不在50天内与乌克兰达成和平协议,美国将对俄商品征收100%关税,并制裁所有购买俄油的国家。 这场面看似剑指俄罗斯,但他在动手前却又提到了中国,让整个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三边博弈的味道越来越浓。 这事的来龙去脉其实不难理解。特朗普上任伊始就承诺“快速解决俄乌冲突”,可半年过去了,普京毫不松口,战场上俄军不但没退,反而在库尔斯克和苏梅州有所推进。 特朗普本想靠“拉拢”策略换回俄方妥协,结果发现普京根本不吃这套。第六次通话后,特朗普彻底改变了策略,直接上硬的。 而就在这“变脸”之前,特朗普一直在试图搞“联俄制华”的构想。他觉得美国被乌克兰拖住手脚,没法集中精力对付中国,于是想和俄罗斯做个“交易”:你收手乌克兰,我让你重返国际舞台,顺带一起遏制中国。这种算盘打得精,但问题是,俄罗斯根本没打算接招。 普京早就表态,俄罗斯不会结盟对抗中国。不管是从战略互信、经济合作,还是中俄在多边平台上的配合,俄罗斯都明白,中国是当前最可靠的伙伴。特别是在西方对俄制裁几乎全面封锁的情况下,中俄关系就是俄罗斯稳定外部环境的关键支撑。 所以特朗普这次突然翻脸,俄罗斯的反应也挺微妙。一方面,美俄关系若真能缓和,对俄罗斯当然是有利的。少点压力、多点经济合作,谁不想? 但另一方面,特朗普这招也让俄方警觉:美国的不确定性太高,今天说合作,明天就可能翻脸。征收100%关税、次级制裁这些手段,如果真落地,俄罗斯经济肯定受冲击,即便现在对美贸易比重不大,象征意义也不小。 更关键的是,美国又要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防空系统,这会让俄军在前线面临更大压力。所以说普京“喜忧参半”一点不夸张,特朗普的这步棋让俄罗斯不得不重新评估这位“曾经的潜在缓和者”是否还能信得过。 而在中方这边,对这场戏早就有预判。王毅在中美战略对话上曾明确表达中方立场:“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多边主义、公平正义。”这16个字,不光是对美国的回应,更是中国处理大国关系的基本逻辑。中方不会选边站队,更不会被大国博弈牵着走。中国走的是自己的路,搞的是自己的战略。 美国想拉俄罗斯制衡中国?不现实。俄罗斯愿意配合美国遏制中国?更不现实。中俄之间的合作是建立在互信和战略自主基础上的,不是临时抱团,更不是“各取所需”的权宜之计。普京也早就说过,对华合作是俄罗斯的战略选择,不受外部变化影响。 而再看特朗普这波“最后通牒”,其实效果也未必有多大。从军事上说,提供几套“爱国者”系统不会改变俄乌战场的大局,反而可能刺激俄罗斯加大攻势。 从经济上看,美国对俄罗斯征税,影响有限;对其他国家搞“次级制裁”,操作难度极高,还可能引火烧身,伤到自己。欧洲、印度、中东这些国家,真会因为美国的威胁就放弃俄罗斯能源?看看现实,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更何况,全世界都在看,美国放话容易,落实才难。俄罗斯这边也没慌,联邦委员会副主席直接回应:50天变化还早着呢,北约和美方的立场也可能变。这就是俄罗斯的底气,普京知道,打铁还得自身硬。 中方当然也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但不会被带节奏。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冲突,反对单边制裁和外部施压。中俄关系依然稳固,中美之间的沟通虽有波折,但也在持续推进。中国不会因为美国对俄施压就改变自己的战略节奏。 从大局看,特朗普这次的操作,更像是他在俄乌问题上久拖不决后的“情绪爆发”。他需要拿出点“硬措施”来回应国内舆论,显示自己有手段、有魄力,但这些动作能不能真的解决问题,恐怕连他自己心里都没底。 现在的国际局势,早已不是冷战时期的二元对抗结构。中美俄三边关系更像是一场多维博弈,每一步都牵动全球格局。特朗普想用简单的“拉一打一”战略来重塑国际秩序,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俄罗斯不愿被摆布,中国更不是任人操控的棋子。 所以,王毅那16个字,才是真正的关键: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多边主义、公平正义。这不是口号,而是中国在动荡世界中立得住、走得稳的根本。 眼下,特朗普这步棋到底能不能走成,还得看俄罗斯怎么接、国际社会怎么应。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不会被搅局者带偏节奏。中俄合作稳中有进,中美对话也在持续进行,大国关系的主导权,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这场“三国博弈”,谁能笑到最后,不取决于谁喊得响,而在于谁看得远、走得稳。而这,正是中国的优势所在。 [微风]信息来源: 特朗普以“严厉”关税威胁俄罗斯50天内达成俄乌协议 新华社 2025-07-15 08:00:58
特朗普还想威胁中俄?不出意料收到了两个坏消息,没有办法的美方,情急之下对华再退一
【2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