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汉中盆地,这个蜀汉北方的命门,如同一只摊开的手掌,五条通往北方的山道就是它的指缝。王平和姜维,两位蜀汉大将,先后用截然不同的方式握紧了这只拳头: 王平守汉中:铁闸门战法。 当曹爽率领十万大军,像一股浑浊的铁流试图从傥骆道(其中一道指缝)涌入汉中时,他们撞上了一道无形的“铁闸门”。这道门,就是王平布下的“错守诸围”。 王平没有把宝贵的兵力堆在平坦的盆地中央等着挨打。他像一位熟悉山林的老猎手,把精锐部队化整为零,撒在了那些险峻的山口关隘——兴势山、黄金围这些名字听起来就透着险要的地方。 王平本人就坐镇前线,他深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道理,用有限的兵力在崇山峻岭间织成一张坚韧的网。曹爽的十万大军,像一头撞进荆棘丛的蛮牛,空耗力气,血流不止(后勤崩溃,士气低落),最终被活活“拖瘦”、“拖垮”,狼狈退走。 兴势之战,王平赢在“拒敌于国门之外”,赢在让秦岭的险峰替他说话。 姜维守汉中:收缩的拳头。 到了姜维时代。蜀汉国力日衰,兵力捉襟见肘。姜维看着前人王平布下的那些“铁闸门”,觉得太分散,太耗费兵力了。他有了一个更大胆、也更冒险的想法:“敛兵聚谷”——把拳头收回来,再狠狠打出去! 他下令放弃了外围那些曾经阻挡千军万马的关隘。蜀军像退潮般撤回了汉中盆地的腹地,集中力量固守几座核心城池——汉城、乐城像两颗钉子,阳安关(后来的剑阁)则是最后的咽喉锁钥。 他的设想是:放魏军进来。 把钟会的大军放进相对平坦的汉中盆地。坚壁清野,让魏军找不到一粒粮食;然后像猎人等待猎物深入陷阱,等魏军疲惫、粮草不济时,汉、乐两城的守军像铁钳般出击,配合后方援军,将魏军主力“包饺子”,一举歼灭! 这个计划听起来像一场豪赌,赌注是整个汉中和蜀汉的命运。它需要汉、乐两城坚如磐石,需要阳安关万无一失,需要援军及时赶到,需要魏军乖乖按剧本走。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当邓艾奇迹般偷渡阴平的消息传来,蜀汉后方震动,人心惶惶。更要命的是,重兵布防的阳安关,守将蒋舒却在这生死关头,叛变投降了! 这道被姜维寄予厚望的“咽喉锁钥”,瞬间洞开。钟会的大军如决堤洪水般涌入盆地。 此时,汉城、乐城再坚固,也成了孤岛。姜维精心设计的“口袋阵”和“围歼计划”,变成了魏军长驱直入的背景板。汉中盆地不再是预设的屠宰场,反而成了魏军铁骑纵横的跑马地。 姜维的“收缩拳头”,被敌人死死地吸在门板上,最终没能打出致命一击。汉中,这个蜀汉的北大门,以姜维未曾预料的方式轰然洞开。 所以高低立判: 在守卫汉中这个具体任务上,王平的“铁闸门”策略更务实、更稳健,也更成功,完美契合了汉中依山据险的地理特性。 而姜维的“收缩拳头”虽然构想宏大,却过于理想化,风险极高,在蜀汉末年风雨飘摇、内部不稳的背景下,最终成了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
想象一下汉中盆地,这个蜀汉北方的命门,如同一只摊开的手掌,五条通往北方的山道就是
周周史海泛舟
2025-07-17 12:38:12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