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国政府批准向我国出售芯片,对不起,中国人不买账,我们不稀罕,我们不吃美国人假惺惺的这一套。 美国政府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玩一次“断供限制”,不但限制了高端芯片出口,还联合日本、荷兰等国家,在先进设备、关键原材料和高端技术领域封堵中国。 从人工智能到电动汽车、从智能装备到消费电子,几乎每个芯片用到的领域都受到影响,这些招数的目的很清楚,就是尽量拖住中国自己搞芯片的进度,毕竟一旦被我们追上,行业格局就不是他们说了算。 不少人看到美国这次“变脸”,以为会不会是他们后悔了之前的做法,主动释出善意?其实真相恰恰相反,他们选择恢复出口并不是不想再卡中国,而是害怕再卡下去自己的市场份额会迅速丢失。 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芯片市场,一旦放手美国芯片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好不容易有了制约中国的筹码,却发现中国自己搞芯片已经成效初显,他们不甘心就这么被淘汰出局。 所以“继续出口”的背后是想先借中国这个巨大市场把本土芯片产业压下去,让已经投入的本金、积累的技术慢慢消解,甚至希望通过倾销把我们的自主品牌挤出去,这样等于让刚出现的希望又成泡影。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吃过的亏、走过的弯路不少,过去曾幻想过“引进换技术”,但事实证明,核心技术永远买不来、换不来,一旦外部环境变脸,想要再补救就非常难。 那些年一些产业链就因为核心部件被国外控制,直接陷入困境,现在芯片关系到的不仅是经济发展,更关乎国家安全和信息安全。 美国曾多次断供,今天愿意卖不代表以后不会突然再把阀门关上,这样的“合作”本质上相当于对命运丧失主动权,自己手里的牌说变就变,哪一天又被卡脖子并不意外。 美国芯片还有一层风险是很多普通消费者没注意到的,大部分高端芯片并不是一个纯硬件,而是结合了软件驱动、固件支持在内的整套体系,芯片厂商控制着每一个细节,外表看不见的后门、漏洞和数据接口都可能成为潜在风险点,一旦被利用后果难以估量。 信息安全牵涉到整个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行业,防范隐患、增强自主可控,已不是单一企业的事情,而是关系全局的大事。 中国芯片产业这几年并没有向外界传说的那样“停滞不前”,芯片全产业链的自主研发和生产都在经历快速进步,从原材料、设备制造、设计能力到工艺创新、测试和封装,一步步在补短板。 中芯国际、长江存储、比亚迪等等,已经攻克了部分关键技术难关,哪怕是在压力最大的时刻,也做出了不输世界先进水平的芯片产品。 尤其是七纳米工艺、存储芯片、汽车用半导体等细分领域,已经能做到局部自给自足,这反过来也让美国越发感到紧张。 芯片国产化早已经成为战略必选项,一轮轮资金支持、政策倾斜、人才布局不断加码,实际成效也看得见,国产芯片市场占有率一再上涨,预计近年会有更大提高。 全国各地已经形成了有影响力的芯片产业集群,高校和科研院所源源不断地为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中国的自主创新正在逐步构建属于自己的产业根基,这样的趋势想拦都拦不住。 中国芯片路上取得的每一个进展,都不是“买买买”或者简单“照搬照套”而来,而是在世界最复杂、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啃下来的硬骨头。 每一次技术升级,每一个生产节点的突破,都是工程师、企业家、科研人员一起熬夜攻关的成果,即便过程中有资金浪费、人才短缺、管理跟不上等问题,中国芯片人还是凭着拼劲把产业链逐步补齐,这种打不垮的自主创新精神,才是真正让美国担心的地方。 不过大家也必须看清现实,一些核心环节仍是在别人手里,比如顶级自动化设计工具、高端设备、部分关键材料这些,还有很大差距。 中国芯片行业和全球市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完全孤立发展并不可取,但重要的核心技术怎么都不能再指望向别人借,也绝不能再为了短期利益放弃自主创造,这条路并不容易,但事关国家长远,没有退路可选。
中美科技战出现重大转折就在刚刚,一条重磅消息震惊了整个世界。英伟
【128评论】【67点赞】
品果
还敢用美国芯片的产品?就不怕定点?特别是汽车和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