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徐向前在战场上逮住了自己曾经的“上司”岳维峻。按徐向前的意思,本来打算放了他。 可到最后,岳维峻还是被枪决了。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曲折? 那么,岳维峻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呢?他的死,还得从一年前的双桥镇战斗说起。 1931年3月9日,湖北孝感双桥镇打得正激烈。 通讯员兴奋地跟徐向前报告:“报告军长!许世友营长抓住敌师长岳维峻了!” 徐向前一听,放下手里的望远镜。只见远处,几个红军战士正抬着一个体型异常肥胖的人艰难走来。 走近了才看清,这胖子得有四五百斤,绸缎军装被汗和泥弄脏了,样子狼狈得很。 “这就是岳维峻?”徐向前又吃惊又觉得意外。 他记得1925年在国民二军当参谋时,这位军长总穿着笔挺的将官服,在阅兵场上对人呼来喝去。 可眼前这瘫在担架上的胖子,一点儿当年的威风都没了。 “参谋长,骡子快被压垮了!”洪学智的喊声把徐向前的思绪拉了回来。 看着那头吐白沫的骡子,徐向前想起岳维峻当年扣军饷的模样,说:“让机枪手轮流抬,就当给同志们练胳膊劲儿。” 战士们笑了起来,没人注意到徐向前内心却非常复杂。双桥镇战斗,对于红四军而言,无疑是一场意义重大的胜利。 1931年3月9日,红四军抓住敌军兵力分散、岳维峻的三十四师孤军深入的战机,集中5个团兵力突袭双桥镇。 战斗自拂晓打响,红十师师长蔡申熙负伤仍坚持指挥。中午,红军投入预备队,分割敌军并冲入镇中打乱其指挥系统,经7小时激战,毙敌千余、俘敌五千,缴获大量武器,还活捉岳维峻,全歼敌三十四师。 军部临时指挥所里,岳维峻瘫在藤椅上。他想跟徐向前套近乎:“徐参谋,当年在开封,我要是知道你能成大事……” 徐向前打断他:“岳师长,现在说这些没用。你想怎么赎自己的命?” 岳维峻马上坐直了说:“我家在西安有三个钱庄,只要放我回去,枪支弹药、银元布匹,要多少给多少!” 其实,徐向前口袋里揣着周恩来的亲笔信,中央明确说:“一定要争取岳维峻为我们所用。” 徐向前心里早有盘算,有四重考虑: 从战略上看,杀了蒋介石的“剿共模范”岳维峻,肯定会招来更疯狂的报复。当时红四军刚成立,正需要休整,经不起折腾。 兵员方面,岳维峻带来的500俘虏里,不少是被抓来的穷苦百姓。要是能感化他们,让他们参加红军,兵力能大增。 岳维峻在西北军里熟人多,要是能策反他,能瓦解国民党在河南的势力。 经济上,岳家送来的10万套军装、3万发子弹,够鄂豫皖根据地过冬天了。 徐向前亲自审问岳维峻时,问他认不认识自己。岳维峻说,不认识。 徐向前说:“你不认识我?我在你部队当过参谋!” 岳维峻这才知道,眼前的红军将领曾是自己的下属。如今成了阶下囚,他只能叹口气,低头求徐向前关照。 徐向前又问他对红军作战有啥看法,岳维峻满脸惭愧,说不出话。 1931年5月,张国焘到了鄂豫皖根据地。 这个刚从苏联回来、带着共产国际指令的“钦差大臣”,一来就开始严厉整肃。对于如何处置岳维峻,张国焘和徐向前的意见截然不同。 会上,张国焘拍着桌子说:“像岳维峻这种反革命,咱们绝不能有幻想!” 徐向前赶紧说:“他家属已经送了三批物资,现在杀了他,不就断了咱们的财路?” 张国焘冷笑一声:“你懂啥?留着他,就是给改组派留机会!” 在张国焘眼里,“肃反”比啥都重要。他派人偷偷查徐向前和岳维峻的关系,还在军部安插了眼线。 听说徐向前为岳维峻求情,张国焘下了冷酷的命令:“这人必须马上处决,给其他人做个样子!” 在张国焘的主持下,鄂豫皖根据地的“肃反”搞过了头,不少无辜的人受了牵连。 "黄麻起义"领导人之一戴克敏,在苏家埠战役时,因青山店之敌夜间逃遁,被张国焘诬陷通敌遭杀害。徐向前曾高度评价戴克敏,但这位优秀战士仍惨死于张国焘的"肃反"中。 1932年8月11日,新集镇广场举行公审岳维峻大会。岳维峻被押上台,群众中有人提及他送过粮食,张国焘却称其为蒋介石走狗,出示假“通敌信件”强行定罪。 岳维峻欲辩解被制止,徐向前在台下回忆往昔,内心复杂。台下群众有的被张国焘煽动而愤怒,有的心存疑惑却不敢声张。 岳维峻死后第三天,国民党报纸的头版登了他的“遗照”,标题特别扎眼:《红军背信弃义,名将血洒苏区》。 蒋介石趁机煽动地方军阀:“连岳维峻都保不住,你们还敢不认真剿共?” 原本对剿共敷衍了事的西北军,开始全力围剿红军,鄂豫皖根据地的压力一下子大了不少。 更麻烦的是舆论。苏区周边的老百姓开始传:“红军收了钱还杀人,比国民党还狠。” 一些原本支持革命的开明士绅,也关了给红军送物资的秘密通道。 再看中央苏区的张辉瓒事件,虽然也招来了国民党的报复,但红军通过公审大会,让老百姓出了气,赢得了群众支持。 这么一比,张国焘的决定显得特别短视。 参考资料:《1931年,徐向前活捉“上司”岳维峻,本欲放他,为何还是被枪决?》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2评论】【5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