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被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广州一女教授在985任教3年,2019

田甜话俗事 2025-07-15 13:56:34

2017 年被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广州一女教授在 985 任教 3 年,2019 年,校方发现,每次课上都没几个人上课,最终因考核不过惨遭辞退,万万没想到,她转身进入华科大一个举动创造历史! 有回督导给她支招:“学生现在都不爱听死板理论,你整点接地气的例子呗!” 她翻烂了教案憋出个绝活 —— 把实验数据比作火锅配菜:“这变量得按毛肚七上八下的节奏测!” 结果讲台下学生齐刷刷抬头,眼神跟看食堂打饭阿姨报菜名似的。 在华科大的第一堂课,她抱着个大纸箱进教室,打开一看全是些瓶瓶罐罐。“今天咱不看 PPT,” 她举起个装着蓝色液体的烧杯晃了晃,“这玩意儿叫‘会害羞的水’,你们谁来戳戳它?” 前排男生刚伸手指碰了下,液体瞬间变成粉红色,教室里 “哇” 声一片。就这么着,原本要讲的高分子化学原理,被她拆成了 “魔术表演”,下课铃响时学生还围着问 “明天还变啥戏法”。 以前在广州那所 985,她总穿着西装套裙,讲课照着 PPT 念,板书工整得像打印出来的。有次学生在课上刷考研题,她走过去敲桌子:“我讲的内容比考研重要多了!” 结果第二天到课的人更少。华科大的同事劝她:“你那些研究成果厉害,但得让学生听得懂啊。” 她琢磨着把实验室搬到课堂,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哪怕打碎几个试管也没关系。 转折点出现在一次跨学科讲座上。她被邀请去讲材料科学,台下坐的全是文科生。硬着头皮开讲前,她瞥见后排有人在织毛衣,灵机一动指着毛线说:“你们看这纤维结构,跟我研究的纳米材料原理一模一样,都是靠分子搭架子!” 当场就有人举着毛衣问:“那我这毛线能做成防弹衣不?” 她顺着话头讲了半小时,结束时掌声比学术会议上还热烈。 后来她带的团队搞出个大动静 —— 把课本里的理论变成了能直接用的教学模型,学生扫码就能看 3D 动画,连隔壁理工大学都来抄作业。教育部来调研时,翻看她的教学日志,里面记着 “今天有个学生说想把实验改造成儿童玩具”,后面跟着密密麻麻的批注,全是如何把专业知识转化成通俗原理的想法。 有老教授说她 “不务正业”,放着高深研究不做,整天琢磨怎么哄学生。她听了笑:“能让学生爱上这门课,比发几篇论文有用。” 现在她的课得靠抢,有人从别的校区赶过来,就为了听她用 “奶茶珍珠讲胶体化学”。那些当年在广州课堂上睡觉的学生,刷到她的教学视频,评论区里满是 “要是早这么教,我也不至于挂科”。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田甜话俗事

田甜话俗事

欢迎关注,每天都跟你聊聊社会的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