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韩先楚打了胜仗,却因弄丢了7000多银元被撤职,红25军政委吴焕先却说:“抬担架浪费了,让他‘戴罪立功’吧!” 1934年春天,鄂豫皖根据地的部队已经到了极度缺乏物资的境地,红25军为了让队伍能够继续坚持下去,只能主动去寻找粮食和军用物资。 那一年的五月,他们决定奔袭湖北罗田县城,那里有敌军第54师的一个金库,也囤积了不少粮食和弹药,部队从多个方向发起攻击,韩先楚带领着十几名战士,穿着农民的衣服混进城里,想先摸清敌人的布防。 他们一路观察,终于找到金库的位置,几个人商量着决定直接行动,短暂的交火后,守库的敌兵被迅速击倒,金库的门被推开,里面一堆一堆整齐的银元堆在木箱里,七千多枚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着亮光,几个人心里都觉得这趟冒险值了。 战斗并没有让他们放松,远处的枪声告诉他们,敌军正在往这边赶,韩先楚让战士们把银元分装,每个人背上或挂在腰里,尽量分散,一旦遇险也不会全部丢掉。 自己又扯来几件敌兵的衣服,装成两大包,压在肩上,撤离时,他们边打边退,走到护城河边时人群挤在一起,枪声逼得人抬不起头。 就在这个时候,韩先楚的手臂中了一枪,鲜血顺着手臂流下来,沉重的包裹在挣扎中滑落,大片银元滚落进水里。 河水里泛起一片亮光,许多银元沉到水底,追击的敌人已经逼近,他没法再跳下去捞,只能带着剩下的银元和几名战士冲出火力圈,往既定的方向撤退。 回到驻地后,队伍虽然带回了几千枚银元,但盘点时发现仍然丢了不少,对红军来说,每一枚银元都很重要,很多伤员需要救治,很多枪支弹药需要添置。 部队里有人提出必须追责,韩先楚被撤了职,被安排到交通队,交通队平时干的是后勤活,搬运、挑担、抬伤员,不需要带兵打仗,韩先楚没有争辩,背上扁担照样干活,行军时沉默地走在队伍里。 那段时间,他把更多心思放在照顾同伴身上,天气闷热时他会把自己多带的水分给队友,路不好走的时候他抢着挑重的那份。 几个月后,交通队外出时遇到一股民团,民团手里有枪,交通队的年轻战士大多是新兵,手里只有扁担,心里发慌,有的甚至退到队伍后面。 韩先楚站在队伍最前头,大声吩咐几个人绕到民团背后假装有人埋伏,自己则和剩下的人站成一排,手里紧握扁担,他们用沉稳的步子缓缓逼近,民团看到后面有红军的身影,开始混乱。 韩先楚抓住这个时机,带着人直接冲了过去,扁担砸在地上发出响声,民团丢下枪举起手,那一刻,所有人都松了口气,战士们用扁担押着民团返回,这个事在部队里传开,很多人都说那个被撤职的韩先楚真有胆量。 不久后,军里的政委吴焕先听说了这件事,他调查了韩先楚之前的事情,了解了丢银元的经过,得知韩先楚在战斗中拼命冲锋,受伤时还背着银元撤退,他觉得这样的人去抬担架太浪费。 部队缺少打仗的好手,哪怕曾经犯过错,也应该给机会,韩先楚被重新调到作战部队,成为第225团的一名排长,他再次拿起枪走在前面,每次行动都不怕危险,在之后的战斗中表现出色。 时间过去不到两年,战功不断积累,他已经从排长升到了红78师的师长,回顾那段岁月,他对自己的失误一直心存惭愧,但更记得当初在最困难时有人相信自己。 那一年他背着银元从水里爬起来,那一年他在交通队用扁担带人冲向民团,都是他生命里难以磨灭的记忆。 事实证明,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就算身处低谷,也能抓住机会再次站起来,吴焕先的那份信任,让韩先楚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路,也成就了一位后来在战场上屡建奇功的将领。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韩先楚将军的红军岁月——金台资讯
国军中将李本一是抗日名将,他于1949年被俘后,本着优待俘虏的政策,林总提出让他
【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