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买通中国“内鬼”,走私大批宝贵稀土?中方这次动真格了。 7月10日,路透社在一篇报道中暗示,美西方找到了一条走私通道,可以经由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等第三国,大量向美国走私中国出口管制的稀土产品。 这场走私活动的规模令人咋舌,从 2023 年 12 月到 2024 年 4 月,短短 5 个月内,美国通过泰国和墨西哥进口的锑氧化物就达到 3834 吨,这个数字超过此前三年进口总和。而中国海关数据显示,这两个国家在 2023 年还未进入锑出口前十,却在 2024 年一跃成为前三出口市场。 更蹊跷的是,泰国仅有一家锑冶炼厂,墨西哥的工厂直到 2024 年 4 月才复工,两国本土几乎不产锑矿。种种迹象表明,这些稀土的真正来源正是中国。 走私者的手法堪称 “瞒天过海”。美国矿产商将中国产的镓伪装成普通金属,通过亚洲某国转运,每月能获取 200 公斤镓。这种操作成本高昂,物流公司要价翻倍,但国际市场上镓价已飙升至历史新高,即便加上转运成本,利润仍比正常渠道高 20%。 为了规避审查,走私者还将高纯度镓申报为低纯度制品,或谎称出口至 “非敏感国家”,第三国进口商只需出具形式发票,无需证明最终用户,便能让货物改道美国。 面对这一暗流,中国迅速亮剑。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启动打击稀土走私专项行动,违法者最高可面临十年徒刑,若被定性为 “危害国家安全”,刑期还将上浮。商务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中方已批准一定数量的合规出口申请,但对伪报瞒报、夹藏走私等行为将从严从快查办。 技术手段的革新成为堵截漏洞的关键。中国在云南稀土试点中推出的区块链追踪系统,能为每批稀土配备 “电子身份证”,从开采到出口全流程上链,任何异常流转都会触发预警。 该系统已能实现港口货柜的 X 光智能比对,连夹藏 0.1 克的异常物质都无所遁形。2025 年 5 月上线的 “稀土磁体出口追踪系统”,更是让走私者无处遁形,深圳盐田港查获的 25 吨伪装成瓷砖胶的钕铁硼磁粉,正是通过这一系统锁定的。 这场博弈背后是大国间的科技绞杀,中国控制着全球 80% 的镓、60% 的锗产能,这些 “工业维生素” 直接卡住半导体、雷达、导弹制造的咽喉。美国国防部在 2024 年 7 月收购了美国最大稀土生产商 15% 的股份,试图推动本土生产。 与此同时,美日澳印签署四方矿产协议,计划构建独立于中国的稀土供应链。但这些努力短期内难以见效,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即便挖走中国技术团队,其稀土生产成本仍比中国高 30%。 而美国企业间的 “黑吃黑” 竟成了破案关键,由于走私扰乱了正规贸易的价格体系,部分美国企业主动向中国举报走私线索。路透社曝光的 3834 吨锑氧化物走私案,正是在美国买办企业的 “助攻” 下浮出水面。这种商业竞争的反噬,让美国在稀土博弈中陷入了 “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的尴尬境地。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正从资源管控转向规则制定。与哈萨克斯坦、越南等 18 国签署的《敏感矿物联合监管条约》,要求共享报关数据、货物标签和运输记录,拒绝配合的国家将面临通关延迟、关税上浮等制裁。 而 “稀土身份证” 系统的全面推广,更让每一粒稀土都有了可追溯的 “基因档案”。正如商务部发言人所言,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 “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目的是 “更好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那些为蝇头小利充当 “白手套” 的国家,终将尝到苦果。泰国在向美国提交贸易提案后,仍被特朗普宣布征收 36% 关税;墨西哥的锑冶炼厂即便复工,也无法掩盖其缺乏自主生产能力的事实。 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骑墙派的生存空间正越来越窄。而中国手中的稀土牌,早已不是简单的资源出口,而是重塑全球产业链话语权的关键落子。
一纸承诺墨迹未干,印度的算盘珠子已经拨得噼啪作响。中国刚放行了一批稀土材料,整整
【283评论】【153点赞】
一个老头
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