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一位身染重疾的志愿军排长遭13名美军合围,敌军见他咳喘不止、唇边渗血

史海沉钩 2025-07-14 13:07:02

1951年,一位身染重疾的志愿军排长遭13名美军合围,敌军见他咳喘不止、唇边渗血,纷纷露出轻蔑之色。 岂料这看似病骨支离的战士骤然暴起,寒芒闪处,五名美军应声倒地! 这位排长叫赵连山,辽宁海城人,原是38军113师337团3排的尖刀排长。 赵连山的老家在海城,日军侵华时,他家的瓦房被烧得只剩断墙。 爹娘护着他往外跑,被日军的刺刀扎穿后背,血浸透了他的衣襟。 那天夜里,他攥着爹留下的砍柴刀,躲进野树林,听着远处的枪炮声,咬碎了牙——这仇,得用命来报。 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征兵,他背着那把刀就报了名,编入38军。 部队里,他练刺杀时能把木枪捅得火星四溅,拼刺刀的狠劲让老兵都咋舌,战友们说他“眼里有股子要吃人的劲”。 入朝后,38军的“万岁军”名号是拿命拼来的。三所里穿插战,赵连山的尖刀排跑赢了美军的机械化部队。 零下20度的雪夜,他带着战士们在山路上狂奔,棉鞋冻成冰块,脚趾甲全掉了,可他只往鞋里塞把干草,继续跑。 抢占阵地后,他趴在雪堆里狙击,枪管冻得粘手,呼出的白气在枪口结了冰,三天三夜没合眼,硬是把美军的坦克纵队拦在山下。 这场仗打完,他的肺病犯了,咳嗽时能把肺管子咳出来,军医强按他去后方医院,他却偷溜回前线:“排里的兄弟没撤,我哪能躺病床?” 1951年的遭遇战,赵连山带着伤员断后。美军的炮弹把阵地炸成焦土,他的咳喘声像破风箱,可眼神比钢刀还利。 敌人围上来时,他摸出刺刀,想起在海城老家,爹临死前攥着他的手说“别当孬种”。第一刀捅进美军胸膛,血溅在他干裂的嘴唇上,他舔了舔,接着刺向第二个。 左臂被美军划开,他用牙咬着袖口扯断布条,往伤口上一缠,继续拼。剩下的美军慌了,举着枪往后退,他踉跄着往前追,直到战友赶来——那时他的刺刀卷了刃 军大衣上全是弹孔,怀里还揣着半瓶没吃完的止咳药,药瓶早被血水浸透。 战后,赵连山被送回国内治疗。病房里,他盯着墙上的地图,问护士:“前线的仗还没打完吧?”护士点头,他就开始掰着手指头算:“我们排还有多少兄弟?武器还够不够?” 后来他伤没好透,又申请归队,说“3排的兵,死也得死在阵地上”。 这种不要命的劲头,是38军的底色,也是志愿军的脊梁——哪怕浑身是病,哪怕只剩一口气,只要敌人敢靠近,就用最后一丝力气咬碎他们的骨头。 你看赵连山的故事,就能懂志愿军为啥能赢。他们不是超人,是一群被苦难喂大的汉子,把对家国的恨、对亲人的念,全化成了战场上的血性。 美军以为病重的战士好欺负,却不知道,中国军人的字典里,从没有“退缩”二字。 这股子劲,从东北的黑土地,烧到朝鲜的白雪山,烧出了一个民族的尊严,也烧出了让敌人胆寒的“东方精神”。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76

猜你喜欢

史海沉钩

史海沉钩

专注文献考据与历史真相,还原被遗忘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