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卧虎藏龙呀”!天津一家数码店里,几位大学生饭后路过展示区,脚步不自觉地停住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手指在屏幕与键盘间飞速切换,噼里啪啦的敲击声持续了近两小时。好奇凑近一看,几人瞬间愣住:屏幕上密密麻麻滚动着的,竟全是编程代码! 店里这位“常客”印象深刻,奶奶隔三差五就来,一坐就是小半天,专注得很,周围人来人往都影响不到她。 视频引爆网络,网友直呼“卧虎藏龙”。 也有的乐了:“奶奶这手速和专注度,比我赶项目Deadline还高效!她年轻时是做什么的?太酷了!” 另一个网友感慨:“活到老,学到老,玩到老!奶奶简直在实践最高境界” 其实也不怪网友们这么吃惊,毕竟奶奶敲的可是代码呀!密密麻麻的一圈,感觉我们只能认识一个逗号。 然而,不要忽略掉,当这位“代码奶奶”在数码店游刃有余时,镜头之外有更多的老人被时代抛弃了:多少白发苍苍的父母,正对着复杂的智能电视遥控器手足无措,连调个台都成了难题?多少曾经的建设者们,在医院的自助挂号机前茫然四顾,被冰冷的屏幕阻挡在求医路上?多少节俭了一辈子的老人,在超市的扫码支付队伍中焦虑等待,只因不会用手机付款? 他们不是不想学,不是没有努力过。 是技术的迭代快得让人喘不过气,是操作的界面复杂得让人望而生畏,是身边常常缺乏那一份耐心细致的引导。“代码奶奶”是数字时代的“破壁者”,证明了年龄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但她的“不普通”,也恰恰无比清晰地反衬出千千万万“普通老人”在智能社会面前的“无力感”——他们,才是沉默的大多数。 是的,我们赞叹这位“扫地僧”奶奶的传奇,更该看见那堵横在大多数长者与数字便利之间的“高墙”当技术一日千里地狂奔向前,我们是否该回头看看? 看看有多少曾经为社会奠基的苍老身影,正被无声地遗落在智能时代的冰冷屏幕之外? “代码奶奶”击碎了年龄的偏见,而我们,又该怎样伸出手,为更多被时代列车“落下”的长者,真正架起一座通往便利与尊严的桥梁? 我觉得这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998年,大学教授何家庆深入西南大山考察。饥肠辘辘的他,不得已向一户村民求助食
【301评论】【3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