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被抹黑最严重的9个人,最后一个很少有人知道。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

静谧安然之境 2025-07-12 19:49:37

中国历史上被抹黑最严重的9个人,最后一个很少有人知道。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他们的真实样子和后来人们说的样子,常常不太一样。有些是因为故事书、戏曲改编得太厉害,有些是因为后来朝代的人为了自己的需要,把他们说得不好。 时间久了,大家就只记得那个被改变的形象,忘记了他们本来的样子。这里说说几位这样被误解很深的人物。 第一位是商纣王。大家一听到商纣王,想到的就是《封神演义》里那个特别坏的皇帝,杀忠臣、贪图享乐。 其实,他本来的名字叫帝辛,“纣”这个难听的名字是后来人硬给他加上去的,意思就是凶恶、不仁义。 真实的帝辛,在位的时候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派兵去开拓现在山东、淮河一直到长江下游那一大片地方。当时那些地方的部落比较落后,还处在比较原始的状态,并且往中原地区发展。 帝辛的爷爷和父亲都是退让的,到了他这里,组织军队打过去,平定了东夷,把中原的文化带到了长江、淮河一带。这对后来中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有功劳的。连孔子的学生子贡都说过,帝辛的坏事没有史书上说的那么夸张。 第二位是秦始皇。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把原来分裂的六个国家统一成一个强大的秦朝。他统一了文字、钱币、度量衡,修了长城防御北方的敌人,还修了当时非常好的道路(驰道),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这些事对后来中国的发展其实很重要。 但是因为秦朝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灭亡了,后来的朝代,特别是汉朝,为了说明自己取代秦朝是对的,就把秦始皇说得非常坏,是暴君。秦朝那些好的制度,也被后来的朝代批判。所以很长时间里,大家记住的主要是他的“暴”,而忽略了他统一和那些制度建设的功劳。 第三位是曹操。这主要怪《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在小说里,曹操是个奸诈狡猾、一心想抢汉朝皇位的大奸臣。 但真实的历史上,曹操是东汉末年非常有能力的人。他打仗很厉害,著名的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他治理地方也有一套,比如组织士兵种地(屯田),恢复生产。 他一直用的是汉朝皇帝的名义,虽然权力很大,但并没有自己当皇帝。他重视人才,不管出身高低,只要有本事就用。他的文学水平也很高。所以,小说为了突出刘备、诸葛亮,把曹操塑造成反派,让他背了“汉贼”的骂名很久。 第四位是周瑜。也是《三国演义》影响太大。小说里,周瑜心胸狭窄,特别嫉妒诸葛亮,老想害诸葛亮,最后被气死了。还有“三气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既生瑜何生亮”这些故事。 但真实的历史上,周瑜年轻有为,气度很大。打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他是东吴军队的总指挥,是头号功臣,跟诸葛亮关系不大。而且历史上周瑜和诸葛亮很可能都没怎么见过面,更谈不上斗智斗勇被气死。小说为了神化诸葛亮,牺牲了周瑜的形象。 第五位是苏定方。他是唐朝一位非常能打仗的将军。他跟着名将李靖打过突厥,立过大功。后来自己带兵,向西打到中亚,向东打到朝鲜半岛,灭过三个国家,抓了三个国王,为唐朝开拓了很大的疆土。 但是很多讲隋唐时期的小说和电视剧,比如《隋唐演义》这些,把他写成了一个大坏蛋、奸臣,跟着反派刘黑闼和李世民作对。他真实的战功就这样被故事给埋没了。 第六位是潘美。他是北宋开国的功臣,打过很多仗。但在所有关于“杨家将”的故事、戏曲里,他都被写成头号大奸臣,处处和忠臣杨家作对,特别是害死了杨业(杨老令公)。 但根据宋朝的史书记载,杨业的死,主要责任在当时的监军王侁,是他瞎指挥。潘美想救但没能及时救到,为此也受了降职处分。潘美本人是宋朝的开国大将,并非故事里说的那样坏。 第七位是庞籍。他是北宋的一位大臣,当过宰相。为人正直,生活节俭,爱护百姓,和范仲淹、韩琦这些名臣是好朋友,还是司马光、狄青的老师。 历史书上称赞他是“田园贫宰相,图史旧书生”。但在《少年包青天》这类电视剧里,他成了总跟包拯和八贤王作对的大反派。这完全是文艺作品为了剧情需要编造的,把一位好官变成了坏人。 其实本来杨广和李鸿章也有被抹黑的地方,但考虑到他们很多地方做的很失败,历史的评价对他们算是客观了。 这些人物提醒我们,了解历史不能光看故事书和电视剧。

0 阅读:0
静谧安然之境

静谧安然之境

静谧安然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