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越战争,班长黄招强在清点人数时,习惯性喊了句“口令”,没想到,正是因

万物知识局 2025-07-12 12:05:13

1979年中越战争,班长黄招强在清点人数时,习惯性喊了句“口令”,没想到,正是因为他的这个举动,拯救了整个队伍。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黄周强班长带领7班,前去执行穿插至809高地、切断敌军退路的重任。   通往809高地的道路充满了艰险。   由于地形复杂,361团在行军途中与大部队失去联系,几经周折才抵达宗梅村。   此时,大部队已经越过河上的吊桥,抵达对岸。   然而,越军早已在河对岸和吊桥两侧设下埋伏,只待时机成熟便发起攻击。   天黑以后,361团的后勤人员和民兵们抬着担架开始过桥。   他们走得比较慢,这就让越军瞅准了机会,准备偷袭。   枪声划破夜空,战斗一触即发。   黄招强所在的7班接到了一个任务,就是要保护后勤部队和民兵担架队安全过桥。   当敌人开始猛烈地开枪时,黄招强非常冷静,他仔细观察了周围的情况。   他发现河边很宽敞,没有什么可以躲藏的地方,这对我们很不利。   黄招强知道时间非常紧迫,每一秒都关系到战友们的生命安全。   他立刻做出了决定,指挥战士们用精准的枪法压制住敌人的火力,好让战友们能快点通过那座吊桥。   在危急关头,他展现出超乎年龄的冷静和智慧,成功化解了这场河岸危机。   然而,战斗还远未结束。   越军并不甘心失败,他们派出多名特工,企图混入我军队伍中,伺机破坏。   黄招强察觉到异样,凭借战场上的敏锐直觉,他果断采取行动,创设了一套简短的口令暗语,要求战士们相互传递,以识别混入的越军特工。   果然,在部队继续前进时,几名形迹可疑的人混杂在队伍中。   黄招强厉声喝问口令,对方却支支吾吾,无法回答。   他当机立断,果断开枪,当场击毙数名越军特工,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吊桥上的战斗,不仅展现了黄招强个人的勇敢和机智,更体现了他对战场形势的准确判断和灵活应变能力。   他创设暗语识破敌人的战术,为我军赢得了宝贵的战斗先机,也为军事理论增添了实战智慧。   战斗还在激烈地进行着,黄招强和他的战友们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往前冲。   但是,当他们停下来检查人数时,黄招强发现少了两个人,是陈武贤和王应军,他们不知道去哪里了。   “他们一定还在桥那边!”   黄招强心急如焚,他知道,作为班长,他绝不能丢下任何一个战友。   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然地返回吊桥,寻找落队的战友。   他一路搜索,终于在吊桥附近发现了陈武贤。   此时,陈武贤正被两名越军士兵围攻,情况十分危急。   黄招强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开枪,击毙了其中一名越军士兵,掩护陈武贤脱险。   随后,他们又找到王应军,三人汇合后,继续追赶大部队。   在回来的路上,他们突然遇到了七八个越军的包围和追击。   虽然他们人数少,但一点也没害怕,反而勇敢地跟敌人打了起来。   最后,他们靠着坚强的意志,成功将敌人击退,并且安全与大部队会合。   这场战斗,不仅展现了黄招强作为一名战士的英勇无畏,更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班长的责任担当和对战友的深厚情谊。   拿下809高地后,361团继续向高平到原平公路一线推进,黄招强和他的战友们再次投入到紧张的战斗中。   在一次战斗中,黄招强的右臂不幸被子弹贯穿。   剧烈的疼痛让他几乎无法动弹,但他却紧咬牙关,简单包扎后,再次投入战斗。   他强忍着伤痛,指挥战士们沉着应战,最终成功击溃了敌人的进攻,并活捉了一名越军少尉军官。   从一名普通战士,到一名经验丰富的战斗英雄,黄招强在战火中不断成长。   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善战,更在实战中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军事指挥能力。   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黄招强因其在战斗中表现出的英勇无畏和出色战功,荣获“战斗英雄”称号,并荣立一等功。   黄招强回国后,因为表现优秀,组织很看重他,还给他很多学习的机会。   他被送到国防大学和俄罗斯去学习,回来后在部队里担任了很多重要的职位,还担任驻港部队的副参谋长。   然而,2007年,黄招强因病去世,年仅49岁。   这位在战场上英勇无比的战士,就这样结束了他的精彩人生。   (信息来源:羊城派2024-01-08《“战斗英雄”黄招强旧居陈列馆在河源东源县开馆》)

0 阅读:192
万物知识局

万物知识局

每天一个小科普,了解更多新知识 归之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