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国庆阅兵仪式上,一年轻的少尉站在天安门上观礼,毛主席见此人年轻,询问

乐山悦水闲情 2025-07-11 15:45:38

1963年,国庆阅兵仪式上,一年轻的少尉站在天安门上观礼,毛主席见此人年轻,询问他的名字后,竟大笑道:“原来你就是当年那个口出狂言之人!” 这位被毛主席亲切称为"口出狂言之人"的年轻军官,正是在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庞国兴。 战后庞国兴在写总结报告的时候,他写道: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这朴实话语,道出了一个中国军人面对侵略者时最本真的心声。 其实庞国兴也是一个苦命的人,七岁那年,父亲被国民党军抓走当壮丁从此了无音信,家中所有财产也被洗劫一空。 悲痛交加的母亲哭瞎了双眼,从此卧病在床,年幼的庞国兴被迫扛起家庭重担,每天放牛、牧羊,在艰难困苦中磨砺出了"石板性格"坚韧、憨厚、直爽。 1948年,家乡获得解放,庞国兴终于有机会读书识字,虽然只断断续续上了三个学期,但他对新中国的热爱和感恩之情却在心中扎下了根。 1959年冬天,年仅19岁的庞国兴毅然参军入伍,被分配到驻守青海的第55师163团九连。 年仅19岁的庞国兴毅然参军入伍,被分配到驻守青海的第55师163团九连。 初到部队时,他第一次投弹测试只能扔出29米,在全班垫底,不服输的庞国兴白天顶着烈日练,晚上借着月光扔,即使虎口裂得冒血也不停歇。 半个月后他就突破了50米大关,成为连队的"投弹能手",他练射击也是如此执着风雨无阻,最终成为令人敬畏的"神枪手"。 1962年10月,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庞国兴所在的九连担负夜袭西山口的重任,西山口地势险要,印军王牌部队在此固守,准备给中国军队上一课。 在战斗中庞国兴与战友王世军、冉福林因追击太快与主力部队失去联系,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庞国兴临危不乱,组成三人战斗小组,深入敌后十五公里。 他们机智灵活,采取佯攻、迂回、突袭等战术,先后攻克两处印军炮兵阵地,缴获火炮七门及大量军用物资,击毙印军军官和士兵多名,为主力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 这支临时组建的三人小组,展现出了解放军战士惊人的主动性和战术素养,当时印军第五野炮团的24门87.6加农榴弹炮,三分之二落入了我军手中,印军炮兵团长夏尔马中校仅以身免。 战后,庞国兴在报告中写下了那句被毛主席称为"狂言"的话:"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个边防战士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和自信。 因为这份战功,庞国兴被兰州军区授予一等功,被国防部授予"全国战斗英雄"称号。 1963年9月,他晋升为少尉排长,同年10月,他作为国庆观礼代表来到北京,受到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2月,他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所有人都以为这颗军中新星将一路璀璨,但是命运弄人,1965年9月18日,在一次手榴弹实弹训练中,一名新兵因紧张失手将拉开引信的手榴弹掉在了脚边。 关键时刻庞国兴毫不犹豫地扑了过去,用身体推开了新兵,自己却壮烈牺牲,年仅25岁。 为纪念这位英雄,军队将他所在的班命名为"庞国兴班",所在连队命名为"庞国兴英雄连",他的精神被总结为"只有解放军克服困难,没有困难克服解放军"的国兴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人。

0 阅读:279

评论列表

去丝

去丝

5
2025-07-11 18:49

我靠,太嚣张了,我喜欢😊

猜你喜欢

乐山悦水闲情

乐山悦水闲情

乐山悦水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