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条新闻我都脸红,中国的专家和学者们都干嘛去了?一个英国人,用了10多年时间,搜集了英国,法国等大量的档案,写了这本书,《南海的历史与主权》,用大量的客观历史文献证明,南海是中国的。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这安东尼·卡蒂,是位英国国际法专家,他在剑桥大学博士,在香港大学、清华大学都教过书,研究国际法哲学和法律史出身。 2009年他在香港教书时,正赶上南海问题升温,菲律宾在美国撑腰下闹得厉害。 他回英国休假时,就顺路去国家档案馆查资料,结果却发现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的英法档案里,白纸黑字写着西沙、南沙群岛属于中国。 比如1921年法国外长白里安明确说,西沙群岛“显然是中国的”,1974年英国外交部法律顾问也确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连英国内阁都盖章认可。 这些档案把卡蒂惊着了,他没想到西方自己的历史记录这么清楚,于是一头扎进英法美档案馆,前后花了14年,整理出近150页档案证据,写了一本书。 有人可能要问,一个外国人都那么上心,咱们中国学者为啥不去挖这些档案? 其实中国人要想获得这些信息,可不是一般的麻烦,首先是语言门槛。 英法档案都是法语、英语,咱学者得精通这两门语言才能直接查阅,而且还有资源限制,人家卡蒂是英国教授,去国家档案馆调阅档案是工作便利,咱中国学者要跨国查档案,得办签证、联系机构,手续,层层审批繁琐不说,还得自己掏腰包。 更关键的是,西方对中国学者查档有隐性限制,有些敏感档案根本不对中国研究人员开放。 就像卡蒂在研讨会上说的,法国后来趁中国内乱对西沙提出主权主张,就是欺负咱当时国力弱,现在咱要查这些历史细节,人家还未必痛快给看。 卡蒂作为一个英国人,研究过程都受到了极大的阻力,他为了找一份1956年美国国务院的档案,跑了三趟华盛顿国家档案馆,每次都得提前三个月预约,还得经过安全审查。 更气人的是,有些档案明明存在,却被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调阅。 比如他想查法国1974年干涉南海的内部文件,法国外交部就是不给看,最后还是通过英国外交部的解密文件,间接证实了这一事实。 这种跨洋过海、求爷爷告奶奶的查档经历,咱们中国学者要是没点“国际关系”,根本玩不转。 那咱中国学者是怎么证明南海主权的? 其实咱们有自己的独门绝技,从东汉《异物志》记载南海岛礁,到明清《更路簿》详细记录南海航线,再到二战后中国依据《开罗宣言》收复南海诸岛,这些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把中国对南海的主权主张钉得死死的。 中国南海研究院吴士存院长就说过,中国对南海的开发经营早于任何争议国,历代政府的行政管辖从未中断。 而且咱们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国际法院判例,逐条驳斥菲律宾的无理主张,王毅外长7月11日在吉隆坡明确指出,所谓南海仲裁案完全是越权审理,连美日等国都不敢承认其合法性。 咱们还和东盟国家一道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是维护南海和平的“定海神针”。 卡蒂的研究,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关注,这里面有个身份效应。 他是西方学者,用西方的档案、西方的国际法标准说话,天然就带着“中立”光环,就像他在研讨会上说的,英国档案现在虽然转为“中立”,但历史记录抹不掉,1974年的内阁文件白纸黑字写着南沙属于中国。 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效果,比咱们自己说破嘴皮子都管用。 更关键的是,卡蒂的研究撕开了西方舆论的虚伪面纱,美国一边煽动菲律宾闹事,一边在1956年的档案里承认菲律宾对南沙没有主权,纯粹是为了地缘政治利益搅局。 卡蒂作为局内人,把这些黑幕抖出来,让全世界看看谁在破坏规则。 而且卡蒂在接受中评社采访时明确表示,这项研究完全独立,没拿任何政府资助,他真正的动力,是作为国际法学者对真相的追求。 他在书中揭露,美国为了遏制中国,故意在《美英对日和约》中模糊南海主权,制造地区争端。 这种对国际政治黑箱的批判,让他的研究超越了学术范畴,成了戳破西方霸权叙事的利器。 其实中外学者在南海问题上也一直有交流,7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南海:历史与现实”国际研讨会上,卡蒂和中国南海研究院李国强副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吴士存院长等150多位专家坐在一起,围绕二战后国际秩序与南海主权展开辩论。 咱们的学者引用卡蒂的档案证据,卡蒂也点赞中国学者对《更路簿》的研究,这种跨学科对话正在重塑国际舆论场。 卡蒂还建议,中国应该把学术论坛办到巴黎、伦敦去,让西方学者直面历史真相。 正如陈晓东在博鳌论坛上说的,中国是南海和平的“定海神针”,我们既要用历史法理捍卫主权,也要用实际行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只有把学术研究、国际传播和外交博弈结合起来,才能让南海真正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看到这条新闻我都脸红,中国的专家和学者们都干嘛去了?一个英国人,用了10多年时间
烟雨故人归期
2025-07-12 00:59: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