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是个什么样的作家?著名评论家雷达撰文评价莫言的创作,他认为,从总体上看,莫

超越自我展风采 2025-07-11 23:10:54

莫言是个什么样的作家?著名评论家雷达撰文评价莫言的创作,他认为,从总体上看, 莫言是一位具有主体性、创新性、民间性、叛逆性的作家。主体性、 创新性表现在他的作品布满奇思狂想。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 据说得之于“一个梦境”。《红高粱家族》是莫言最具代表性和象 征意义的作品,他把历史主观化、心灵化、意象化了,用文字描述 了一个视、听、触、嗅、味打通了的生气四溢的世界,使阅读者产 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神秘体验。莫言还是一个骨子里浸透了农民精 神和道德的作家,《生死疲劳》就是一部中国农民回归土地的深刻 反思之作。 莫言写的那些故事,根子深深扎在中国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里,那里头混杂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混沌和神秘劲儿。他不光写故事,更借着这些故事,在缠缠绕绕的各种文化纠结里,琢磨咱们国家的过去、眼下的光景,还有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他站在“民间”这块土地上,不管是追问自己内心,还是在作品里琢磨人活着的意义,都透着一股劲儿——那就是不停地探寻人究竟为啥活着,以及怎么样才能看清并且真正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现实社会。 他这种写法,实际上是接上了从“五四”那会儿开始的,“为人生”而写作、敢于批判现实的文学传统,并且把这个路子拓宽了、走得更深了。正是因为他总让作品像镜子一样照回现实社会,这使得他写的东西有了更多解读的空间和发展的可能。这种可能性,对文学创作本身来说,是往前走了一步;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讲,也是一种有益的、值得大家伙儿讨论的声音。 八十年代对当时中国的年轻人来说,是个特别的时间点。新涌进来的各种理论、知识,走到这个关口,每个在摸索前行的年轻人都在问:活着到底是为了啥?下一个值得自己相信的东西在哪里?人的价值要怎样才能实现?自己、集体、社会这三者的关系到底该怎么摆弄才合适?人生的意义这朴朴素素的问题,却像浓雾一样弥漫在整个八十年代的空气里。 莫言那双眼睛,就紧紧盯住了在中国奔向现代化的路上,社会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他尤其擅长抓住其中那些特别有代表性、能反映普遍困境的事情,来写出自己心里的疑惑:人们思想观念的剧烈转变、对“我是谁”“我价值何在”的苦苦追寻、老传统老规矩的日渐衰微、城市和乡村之间越来越深的裂痕、面对选择时普通人的心态起伏和艰难适应,还有对整个民族国家现实处境的思考和忧虑……这些都是莫言笔下的常客。 每个时代的变迁都有它背后的深刻原因和意义,八十年代思想上的迷茫和探索,自然也深刻地烙印在了那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气息。莫言作为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作家,在这个节骨眼上开始写作,发出自己的声音,也正是对八十年代整个思想潮流的一种回应。 1982年,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发表了。这个故事的世界,带着现实的底子,却又神神秘秘、奇奇怪怪。那个叫“黑孩”的主角,就跟他的名字一样,好像没个来处,也看不到终点,凭空就冒了出来,像划过黑夜的一道微光,闪了一下,留下点感觉,人就模糊了。故事里其他人物倒是挺鲜活,可他们的分量,似乎更多地要靠读者自个儿去想象、去填充。这种有意把时代轮廓弄得模糊的写法,反倒奇妙地契合了那个年代特有的精神气质——很多东西看不清、摸不透、说不明。 虽然背景模糊,但《透明的红萝卜》的核心,其实是围绕着被压抑的“欲望”展开的。在这种灰暗沉重的底色里,“红萝卜”出现了,它亮晶晶、透着光,像个梦,又像真的,说不清道不明,就像一种模糊的、带着点虚幻色彩的期盼和向往。黑孩的经历,很大程度上就是精神历程的一个缩影。就像小说里那个带着金色光圈的“红萝卜”,它始终像个飘渺的幻影。谁也说不清它到底是个啥,谁也摸不着它。它的出现,甚至连黑孩最基本的、填饱肚子的现实困境都解决不了。可就是这么个虚的东西,却像一道微弱却执着的光,一直牵动着黑孩那颗沉寂的心,也紧紧攥住了读者的心。 所以,“红萝卜”所代表的这点脆弱的希望,始终是故事里沉甸甸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莫言没有一味地只写黑孩的苦难有多深重。他借着那个闪闪发光的“红萝卜”,到底还是给读者留下了一线微光,一点念想。就像他描写黑孩干活时的样子,虽然每次抡大锤都累得筋疲力尽,仿佛下一秒就要倒下,但在那些苦熬的间隙里,他总能敏锐地捕捉到一丝丝美好的东西——也许是一阵风的声音,也许是一抹特别的颜色。“脸色渐渐红润起来,嘴角上漾起动人的微笑”,这样的瞬间在黑孩悲惨的日子里如此珍贵。 即使是在描绘黑孩最黯淡的人生场景时,莫言笔下的自然景物也常常透出一种奇异的美感,生机勃勃。这其实透露出莫言自己也在摸索。他的写作之路,就是在抵触、害怕、小心翼翼又充满好奇的试探中,一步一步往前走的。他也在努力尝试着,寻找自己的笔、自己的声音,与脚下这片正在巨变的土地到底能在哪里契合。

0 阅读:13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33

用户17xxx33

1
2025-07-12 15:06

文人为了吹捧他人才能抬高自己,其实什么不是

超越自我展风采

超越自我展风采

超越自我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