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2月11日晚,越军集结了数十门火炮,向老山142号哨位所在的阵地进行密集炮击。哨兵尹转兵从掩体中探身而出,迅速扳动重机枪的扳机。重机枪的火力形成一道弹幕,向冲锋的越军扫去。一枚炮弹落在哨位附近,弹片飞溅中,他的身体被击中三十多处,鲜血瞬间浸透了军装。但他仍咬紧牙关,坚持射击直到打完最后一发子弹,最终倒在了哨位上。 尹转兵1964年出生于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灵芝乡东庄村,家中世代务农,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1985年,21岁的尹转兵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35177部队二连。进入部队后,他在训练中表现出极强的吃苦精神,队列训练中总是站在最前排,战术动作反复练习直到标准规范,实弹射击时认真揣摩要领,成绩在新兵中始终名列前茅。由于训练刻苦、作风扎实,他在入伍第一年就两次受到连队嘉奖。 1986年,尹转兵的服役期即将结束,按照正常程序,他已开始准备复员手续,计划回到家乡帮助父母分担农活。就在此时,部队接到了开赴老山前线支援作战的命令。得知这一消息后,尹转兵立刻找到连队干部,坚决要求延迟退伍,随部队一同前往前线。他在申请书里写道:“现在前线需要人,我是一名战士,理应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连队党支部经过研究,考虑到他的强烈意愿和平时的表现,批准了他的请求。 抵达老山前线后,尹转兵投入到更为严酷的战前训练中。为了适应山地作战环境,他每天背着30公斤的装备在陡坡上往返奔跑,练习战术动作时,在碎石地上一次次匍匐前进,肘部和膝盖磨破了皮,结痂后又被磨破,他从不叫苦。在武器操作训练中,他不仅熟练掌握了步枪、冲锋枪、轻机枪、火箭筒四种武器的分解结合与实弹射击,还摸索出不同地形下的射击角度调整方法,在连队组织的单兵战术、通讯联络、自救互救、土工作业考核中,他的成绩均位列第一。 部队进入阵地后,尹转兵连续写了四份申请书,请求到最前沿的哨位执勤。他在申请中说:“最前沿的哨位最危险,但也最能发挥作用,让我去那里。”最终,他被分配到被战友们称为“钉子”的142号哨位,这个哨位位于两军阵地之间的突出部,距离越军阵地仅200余米,是双方交火最频繁的区域之一。 就在尹转兵坚守哨位期间,家乡接连传来坏消息。先是母亲因长期劳累病倒在床,随后妹妹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去世。部队领导得知这些情况后,考虑到他家中的困难,决定给予他家经济救济,并计划将他调往后方相对安全的哨位。尹转兵得知后,找到领导婉言拒绝:“家里的事有乡亲们帮忙,我在这里更能安心。现在正是需要人的时候,我不能离开哨位。”他还在给家里的信中写道:“我在这里很好,你们放心。只有守住这里,家乡的亲人们才能安稳生活。”他的坚定态度感染了身边的战友,全连战士纷纷递交决心书,请求到最前沿阵地作战。在哨位上,尹转兵除了完成执勤任务,还主动承担起更多工作,白天站岗,夜里就帮炊事班挑水、洗菜,有时还替战友站岗,让大家能多休息一会儿。一次战斗中,阵地与后方的电话线被越军炮火炸断,通讯中断直接影响指挥,尹转兵抓起工具包就冲了出去,在越军的炮火封锁下,他匍匐前进,找到断线位置迅速接好,确保了通讯畅通。还有一次,战友在巡逻中被流弹击中负伤,他冒着炮火冲过去,用急救包为战友包扎,然后半扶半背着将其送到后方救护所。 1987年2月1日凌晨,上次偷袭失败的越军再次组织小规模兵力,趁着夜色向142号哨位摸来。尹转兵通过微光夜视仪发现了这股越军的动向,他没有立刻开火,而是等对方进入有效射程后,迅速举起步枪,瞄准领头的两名越军扣动扳机。两声枪响过后,两名越军应声倒地,其余人员见状不敢恋战,迅速后撤。2月8日晚,越军又派出两名探子试图抵近侦察,尹转兵在哨位上通过观察孔发现了他们的身影,他调整呼吸,使用单发模式射击,两枪将其击毙,彻底粉碎了越军的侦察企图。 2月11日晚,越军集结了数十门火炮,向142号哨位所在的阵地进行密集炮击。数百发炮弹在短时间内落下,阵地表面的工事被炸毁多处,泥土和碎石飞溅,哨位的掩体也在震动中出现裂缝。借着炮火掩护,六七名越军士兵向哨位发起冲锋。此时,尹转兵所在的哨位已被炮火笼罩,他不顾个人安危,从掩体中探身而出,迅速扳动重机枪的扳机。重机枪的火力形成一道弹幕,向冲锋的越军扫去。就在他专注射击时,一枚炮弹落在哨位附近,弹片飞溅中,他的身体被击中三十多处,鲜血瞬间浸透了军装。但他仍咬紧牙关,坚持射击直到打完最后一发子弹,最终倒在了哨位上。 1987年2月20日,部队根据尹转兵生前的多次申请和他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6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批准尹转兵为革命烈士。同月,静宁县委、县政府派人来到他的家中,敬献了“为国捐躯英名永存”的牌匾,以表彰他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的牺牲。
1987年2月11日晚,越军集结了数十门火炮,向老山142号哨位所在的阵地进行密
雪落幽梅影
2025-07-11 22:47:4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