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其实东大和老美大概率不会开战了!真要打的话,2016年就是老美最后的机会。当年,老美派出的两支航母战斗群以完整编制开进南海,可不是来凑热闹的,那时候,他们是真想搞事! 当时的情况不比现在,双方的军事力量根本不在一个级别。 那时东方大国的装备还远没有现在这么强。 真正能撑起舰队防空的驱逐舰没多少,055型大驱还没服役,各型主力舰载机和隐形战斗机的规模也很有限。 主力空军装备用的现代战机还没补齐,歼–10C和歼–20刚冒头,还谈不上"撑门面",规模优势也没有那么明显。 歼–16刚装备,数量很少,预警机也不够用,整体作战体系还没完全成型。 美方的实力就不一样了,两个航母大编队齐上阵,各种舰载机铺天盖地,配合岛链上的基地力量,局部优势很明显。 如果2016年真闹到冲突,主动权掌握在美方手上,形势对东方一方不占便宜。 局势紧绷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看美方下一步会怎么出牌。 最后反倒是美军自己悄悄地把航母撤了回去,事情并没有真的升级。 很多人当时都很纳闷,有优势的怎么不继续,为什么退了? 其实美方权衡利弊,冷静下来,知晓一旦真动手,损失和风险远比想象中大,也清楚甭管一时的优势,长期的泥潭绝非好事。 那次撤军虽然平静结束,但直接为东方这边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也正是从那以后,军事建设的节奏一下子加快。 装备更新速度远比以前快多了,什么舰队加速扩编,主力战机批量下线,导弹技术一连串突破。 几年之间,驱逐舰、航母、隐形战机、预警机全线增加,力量版图瞬间不一样了。 特别是东风系列导弹,直接提升了整体的防护和反制水平。 这些变化让曾经的防区变成了对手难以趟进去的地盘。 美国虽一直想捍卫他那点霸权地位,不断研发新装备或者东拼西凑搞着存在感,但实际压力却一点点变大。 东方这边不光在装备数量和类型上有大进步,更重要是整个体系打通了,防御链、电子系统、指挥网络全部跟上。 换句话,过去美军想"秀肌肉",来一次说走就走,现在哪怕势头再大,也没什么实质威胁。 到2024年再聚三航母的时候,各种装备和技术摆在那里,想"撩拨"一下基本没戏。 这种底气并不是光靠武力来的。 背后还有很现实的一层:各方都明白,打起来根本不会有赢家,胆敢先动手的人,自身的损失是根本承受不起的。 双方的技术、装备、人员早已融为一个巨大的防御体系,等于说把冲突门槛推得足够高。 这样一来,局部危机其实已经变成了长期的平衡。 并不是说风险就不存在了,只不过谁都清楚,打仗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是变成了各自用实力来谈判、博弈的背景。 看清了形势,东方这边其实更倾向于把大把资源和心思,投在经济建设和外交上。 对手真正要做的,也不是看谁的航母多,而是谁能把底气用在别的地方。 这里想多说一句,现在这种局面,其实不单单是哪一方硬件的胜利。 更多的是通过"你不敢来,我也不想打"的高平衡,把整个区域的威胁风险压到了最低点。 而这种非军事的竞争,其实才是真正的较量重心。 不是靠军舰飞机堆出来的优势,而是用一个清楚明了的信号告诉别人,不管谁想掀起波澜,都得仔细掂量清楚,这里的后果没有人承受得起。 如果硬要追根溯源,2016年那场危机算是一次警钟,当时的局限性反倒刺激了背后的飞速发展。 才会让今天的力量格局彻底换了面貌。 归根到底,实力的增长不是单纯为了炫耀,更重要的是保住地区的稳定、安全与和平,没谁巴望战争,但必须让别人打不起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底牌。 未来这片海域会不会再现新的升级?关注一下,欢迎各位写写自己的看法。
很多人都发现了,印巴空战后,歼10CE反而更加不好卖了,虽然一战成名,但现在更多
【28评论】【4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