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亚洲只有中国能在美国的关税战中安稳落地?新加坡资深外交官马凯硕早就给出了答案:亚洲各国都犯了一个大错,我们都知道美西方国家激怒了一条龙,并且大家也知道龙愤怒起来会带来影响,但他们就是不愿团结起来,因为这些国家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各自为战,结果就给了美国各个击破的机会。 为啥说它们团结不起来呢?亚洲国家之间的情况太复杂了。有些国家和中国存在领土争端,有些在政治体制上和中国差异很大,还有些经济结构和中国互补性不强,甚至存在竞争关系。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后,想拉拢亚洲其他国家 “去中国化”,不少国家就动摇了。它们觉得,只要自己紧跟美国,说不定能从这场博弈中捞到好处,比如吸引外资转移、抢占中国的市场份额。 可它们没意识到,美国的关税战本质上是针对整个亚洲产业链的打压,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中国能安稳落地,首先得益于自身庞大的内需市场。美国的关税战想通过提高关税削弱中国出口,可中国有 14 亿多人口,国内消费市场足够大。就算出口受阻,国内的需求也能支撑经济基本盘。 而且,中国这些年一直在推动产业升级,从低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产业链的完整性和韧性越来越强。这种自主创新的能力,让中国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有了更多底气。 再看看其他亚洲国家,很多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对美国市场依赖度很高。美国一施压,它们就慌了神,要么被迫调整产业链,要么在关税问题上妥协。 更关键的是,这些国家之间缺乏信任和合作机制,很难形成统一的应对策略。有的国家为了讨好美国,主动配合美国的 “印太战略”,在科技、贸易等领域对中国设限,结果反而让自己陷入被动。 它们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利益,却忽视了美国的真正目的是要维持自己的霸权地位,根本不会真心帮助亚洲国家发展。 亚洲国家难以团结应对关税战,还与区域合作机制的不足有关。虽然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但成员国对原产地规则的利用率总体偏低,尤其是东盟国家。 例如,2022 年越南对 RCEP 区域的出口总额为 1465.02 亿美元,但 RCEP 享惠出口额仅 9.8 亿美元,出口规则利用率为 0.67%,远低于越南对自贸协定 33.6% 的平均出口利用率。 这种低利用率导致区域合作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各国难以形成统一的应对策略。 而中国则通过 “一带一路” 倡议,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分散风险。通过修路、建港口等方式,把中国和亚欧非的国家连起来。 中国投钱帮这些国家搞基建,既开了新市场,又交了新朋友。比如巴基斯坦的中巴经济走廊,中国砸了 600 多亿美元修路修电厂;斯里兰卡、希腊的港口,也成为中国商品进入全球市场的新通道。有了这些新路子,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大大降低。 此外,中国还善于利用国际规则维护自身权益。在 WTO 框架下,中国依据对等原则和比例原则,对美国的单边关税措施进行反制。 中国将税率调整幅度严格限定为美方新增的 50 个百分点,确保反制力度与所受损害相当,同时反制清单精准锁定原产于美国的商品,未将第三国产品纳入打击范围,体现了大国责任和担当。 这种 “内外联动” 的策略,成功将单边贸易争端转化为多边规则博弈,既避免了陷入 “以暴制暴” 的恶性循环,又通过法律话语权争夺,为后续谈判积累了道义筹码。
全球惊诧!越南在美国关税屠刀下,为何微笑着引颈受死?其实,这里面有两个清晰的逻
【26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