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海战役中,李弥是3个成功跑出来的兵团司令之一。跑出去后,李密得意洋洋的说:“王耀武虽然是山东人,但是不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所以被俘虏了,而我就不一样了!” 在国民党将领中,李弥或许不是最能“打”的,但绝对是最会“跑”的。淮海战役中,当杜聿明被俘、邱清泉战死、黄维兵败被围时,李弥却成功逃脱,成为少数未被解放军俘虏的兵团司令之一。 然而李弥的“本事”还远不止于此,他不仅擅于察言观色、玩弄人心,还是个贪婪自负的利己主义者。 他曾率领残军横扫缅北,狂妄宣称:“要做云南王不容易,但要做缅甸王易如反掌!” 李弥并非蒋介石的嫡系,之所以能在派系林立的国民党军中步步高升,靠的就是审时度势、见风使舵的本领。 淮海战役期间,当杜聿明命令他掩护总部队撤退时,他却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好几十万人怎么撤?说是断后掩护,分明是让我去当替死鬼!” 于是,李弥切断无线电联系,甩开大部队,独自向西突围。这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作风在李弥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他也因此屡屡在绝境中成功脱身,但同时也被同僚所不齿。 可同样是逃跑,为何别人失败,李弥却屡试不爽?这就要归结于他深谙人性的特点。 淮海战役失败后,李弥悄悄与各路人士搭上线,利用他们不同的身份和手中的权利,为自己打造出了一个完美的逃脱计划。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还向不同的人许下不同的承诺,诸如“我若能活着出去,一定保你当官!”“等我脱身,便派人给你送钱!”等。 所以他这一路上得到了地主、商人甚至是地方官员的帮助,无非是他看透了人性的弱点,每一个承诺都正中对方所想,而利益就是他们之间最牢固的纽带。 但李弥是个极其贪婪的人,他不甘心就这样一败涂地,于是在缅北整合散兵,甚至控制缅北四省,并涉足鸦片疯狂敛财。 最终,他的放肆嚣张终于引发众怒,在联合国的指控下,李弥无奈返台,还被卸了兵权,从此赋闲。 李弥的一生充满矛盾——抗日时,他指挥松山战役,歼灭日军精锐,被誉为“铁血将军”,内战时,他又屡次抛下部队独自逃命。 信息来源: 文|墨海 编辑|史叔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2评论】【5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