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话,要不是美国逼着中国出招,中国就算再准备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也不会主动

修竹崽史册 2025-07-11 15:57:16

说句实话,要不是美国逼着中国出招,中国就算再准备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也不会主动向美国发起挑战,可以说没这次过招,我们也永远不知道美国其实就是一个“纸老虎”。   以前中国对外的主基调一直都很低调,稳步推进改革开放,埋头苦干搞科技、抓产业升级,无论发展多快,还是反复强调“不称霸,不挑战”,把改善人民的生活当成头等大事。   中国的创业者、科学家、企业家,更是普遍觉得自己还在“补课”,无非是别人领先太久,我们还要再努力一些,说白了,那时中国很难有主动去跟美国掰手腕、全方位较量的想法。   可是这几年形势变了,美国从贸易问题下手,先是加征关税、谈判不断,后来直接盯上中国高科技企业,出手越来越狠。   芯片禁令、供应链断裂、联盟围堵,一波接一波,中国其实很清楚,这些招数直接打到产业命脉上,不应对根本不行,再不出招、不加快自主创新,关键时刻就要受制于人。   所以说美国的步步紧逼,逼得中国不得不放下幻想,加速自我突破,哪怕很辛苦、不尽如人意,也要去做、去改、去拼。   美国本以为“遏制”就能拖慢、甚至反转中国的步伐,可实际情况呢?美国这一轮操作,反而让中国社会形成了共识,关键技术非要抓在自己手里不可。   有的企业以前觉得海外进口方便,没必要自研,现在各行各业都把自主可控摆在核心位置,芯片、材料、工业软件、航空动力这些过去很难的领域,原来准备慢慢来,现在必须“开足马力”攻关。   并不是说中国愿意为难自己,大家都看得出来,全球化带来的确实是机会和合作,但现实是有的国家担心竞争,就用极端的方法“设障碍”。   这个时候中国也很务实,没有必要跟对方硬杠,而是默默加紧准备,宁可再花十年、二十年消化难题,也不盲目信任别人,事实也说明这种居安思危的态度并没错。   经过这一轮危机反应和治理调动,许多原来依赖进口的产业带头突破,国内市场、内循环和全球布局同步推进,新产业比如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通讯网络,中国反而加速追上世界先进水平。   很多技术以前是跟跑、并跑,现在有些领域已经实现了领跑,有些技术受限,但整体创新反而变成了“倒逼刺激”,企业的危机意识、科研人员的责任感空前提高。   美国看似强大,其实也显出不少问题,比如债务高企、产业空心化、供应链危机、社会分裂等等,很多人夸美国制度灵活、创新能力强,背后却有不少结构性隐忧积累了很多年。   这一轮中美博弈暴露出来,美国对全球化的依赖、对中国市场和制造的依赖,其实不是一刀切就能摆脱的,反而给了中国一个看清对手、了解外部世界如何看待自己的机会。   不少国内外专家都说,美国这场“极限施压”,既是风险也是倒逼,中国政府、企业、研究机构,都早早判断形势,主动加快补短板。   政策上多管齐下,不光是技术攻关,还包括人才培养、对外合作、产业链重塑、基础研究增投。   企业一边拓展国际市场,一边布局国内和周边,投资更稳妥,也把风险管控摆在重要位置,整个社会对外部不确定性有了更清晰、理性的认识,决心和心态都不一样了。   中国人常说“福祸相依”,这轮中美博弈,表面看是受了大压力,其实很多人意识到,没有被突然敲打一次,往往看不清自己的“天花板”在哪里,没有危机,原先的路径依赖未必能轻易改变。   中国的步伐不会停,也不会被轻易吓倒,危机对中国来说反而是试金石,只会让我们越挫越强!

0 阅读:162

评论列表

谈天

谈天

3
2025-07-11 23:12

此言差矣,咱们早就出手了。例如去美元化。所以一山不容二虎,他们不可能相信咱们;咱们也早就末雨绸缪。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