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八路军打伏击,原以为敌人是伪军,战斗力很弱,谁知战斗即将打响前,八路

小博大史 2025-07-11 15:44:24

1940年,八路军打伏击,原以为敌人是伪军,战斗力很弱,谁知战斗即将打响前,八路军惊奇地发现,敌人不是伪军,而是日军精锐!

当时,抗日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八路军原本计划伏击伪军,却在开战前发现,来的竟是日军精锐部队。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就这样突然打响。

1940 年 7 月 28 日上午 8 点多,盘山田家峪。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刚带着 400 多名战士完成转移。

这时,侦察员一路狂奔,带来紧急情报:“司令员!发现日军精锐骑兵中队,正往这边来!”

包森才 29 岁,却已是身经百战的红军指挥员。三天前,部队刚和日军主力血战一场。弹药几乎耗尽,重伤员还躺在担架上,战士们疲惫到了极点。

“有多少人?” 包森立刻追问。

侦察员擦着汗回答:“大概七八十个骑兵。”

参谋长曾克林分析:“蓟县平时驻的是伪蒙骑兵,他们总爱穿日军军装冒充,这次说不定也是他们。”

面对这个情报,包森心里清楚,这既是危机也是机会。部队确实疲惫不堪,但战机稍纵即逝。他知道白草洼这个地方,两山夹一沟,沟里全是山洞,骑兵到那儿根本发挥不了优势,正是打伏击的绝佳地点。

包森和曾克林迅速商量作战计划。

包森当场下达命令:“特务连一个排、十二团一营三连一个排,跟我在白草洼正北山头设伏;曾克林你带三支队一总队一个连和特务连两个排,埋伏在西南山坡;欧阳波平、杨作霖率十二团部分兵力,守东面山坡。”

“记住!等敌人全部进沟再动手,先封住沟口断他们退路,东西两面夹击,一定要全歼敌人!再留些人盯住蓟县方向。”

战士们深知此战的重要性,接到命令后,立刻出发,快速赶往白草洼。

上午 11 点,日军骑兵中队果然从东南方向进入山沟。

日军尖兵刚走到西北沟口,就发现了埋伏,马上开枪示警。沟里的日军听到枪声,催着马就往沟口冲。

包森果断下令,北山部队立即开火。密集的子弹从北向南扫射过去,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只能退回沟里。

紧接着,曾克林指挥西山部队也开始射击。两面火力夹击,日军一下子就乱了阵脚。

带队的日军中队长叫武岛须田,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作战经验丰富。他察觉到情况不对,马上派一名骑兵回蓟县求援,随后带着部队避开北山,朝着西侧山坡猛冲。

直到这时,八路军才惊觉情报有误,这根本不是伪蒙骑兵,而是从玉田县调来的关东军武岛中队,号称打了上百场仗从没输过。

西坡前沿的两个班战士想冲出去扔手榴弹阻击日军,还没靠近就被打倒。一旦日军冲上山坡,凭借骑兵的机动性,八路军将陷入绝境。

千钧一发之际,局势迎来转机。一个排的战士同时拉响手榴弹,朝着坡顶的日军骑兵砸了过去。爆炸声响起,战马受惊狂跳,后面的骑兵也只能跟着后退。

击退敌人后,曾克林发现日军的支援火力很弱,只有两挺轻机枪在山脚掩护。

他马上安排神枪手专门压制日军火力点,自己带着特务连远距离射击再次冲锋的日军。

日军骑兵仰攻时不断有人中弹,第二次冲锋到半山腰就被打退,死伤了十多个人。

武岛须田强攻不行,想原路撤退。但包森早就料到了这一招,白草洼西北沟口又窄又险,北山八路军居高临下,子弹像雨点一样打过来。日军骑兵又倒下 20 多人,还是冲不出去。

随着战斗持续,日军陷入绝境。这时,武岛中队伤亡快过半,突围已经没有希望了。武岛须田只好让少数人佯装进攻,其他人撤到白草洼南边,临时挖工事准备死守,等待援军。

八路军虽然占了上风,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包森心里清楚,己方没有援军,日军随时可能从蓟县赶来支援。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他果断下令:“必须在敌援兵到之前解决战斗!”

部队迅速调整部署,把剩下的战士编成 4 个突击队,又挑选出枪法好的组成神枪手小组,专门掩护突击队冲锋。

在包森的指挥下,一场最后的总攻开始了。神枪手们紧紧盯着日军机枪手,只要对方一露头就开枪。突击队员们端着刺刀、攥着手榴弹,一波接一波朝着日军冲了上去。

混战中,武岛须田被神枪手击毙。剩下 10 多个日军躲进山洞顽抗,突击队员直接把手榴弹扔进去,彻底消灭了这股敌人。

战斗结束后一清点,武岛中队 78 人,除了 1 人提前回去报信、1 人重伤逃脱,76 人被击毙,还有 1 人装死被俘。八路军缴获机枪 3 挺、步枪 50 多支、战马 70 多匹。

这场持续 14 小时的战斗,创下了冀东抗日根据地整连全歼日军的纪录。

然而,胜利的喜悦太过短暂。1942 年 2 月 17 日,包森在遵化野户山战斗中,不幸胸部中弹牺牲,年仅 31 岁。

延安《解放日报》专门发文悼念,称赞他 “战功赫赫,精神永存”。叶剑英元帅更是赞誉他为 “中国的夏伯阳”。

抗战历史中,像包森这样的英雄还有无数,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这份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0 阅读:49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