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名将胡宗宪用一块磨了3天的瓷片割喉自杀,死前用手蘸血在狱中写下“愧对东南”。嘉靖听闻竟冷冷说:“不要放过他的妻女!” 主要信源:(《明世宗实录》;《明代档案汇编·嘉靖朝刑狱卷》) 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寇肆虐,徽州出身的进士胡宗宪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面对猖獗的海患和腐败的朝堂,这位文官被迫投身于权倾朝野的严嵩门下。 借助严党的力量,胡宗宪才得以掌握浙江总督的实权,统筹抗倭大局。 他向迷信的嘉靖皇帝进献白鹿讨得欢心,为组织抗倭争取了宝贵时间。 胡宗宪明白依附严党的巨大风险。 当时的朝堂清流与严党水火不容,他清楚自己正被推向风口浪尖。 但为了获得足够的军队和粮饷平定倭寇,他只能选择借严嵩之势。 在权力斗争的夹缝中,胡宗宪艰难支撑着东南防务。 他一方面要应付严党索取的巨额贿赂,一方面又时刻警惕清流派徐阶、高拱等人的虎视眈眈。 当察觉到严嵩地位动摇时,他曾三次上书请求辞官归乡,却被嘉靖皇帝以加官进爵的方式强行挽留。 皇帝的所谓恩宠,成为一张无形的罗网。 真正考验胡宗宪的,是如何处置盘踞日本平户岛的倭寇首领汪直。 这位被称为“海上徽王”的巨寇拥兵数万,其部属徐海、陈东等人频繁袭扰沿海。 胡宗宪采取了非常手段,派人秘密接触汪直,甚至释放了汪直被俘的母亲妻儿表达诚意。 经过精心布置的离间计,汪直最终率领三千精兵在岑港登陆,与胡宗宪在废弃寺庙中单独会面。 面对汪直提出的开放海禁要求,胡宗宪深思后表示需奏明朝廷,暗示和谈可能。 然而杭州城突传“胡公银山高,汪直血海深”的童谣,直指两人勾结。 为免通倭嫌疑,胡宗宪当机立断焚毁主张谈判的奏章,改而呈递《请诛汪直疏》。 在宴请严世蕃的画舫上听闻汪直伏诛消息时,胡宗宪掩面落泪,袖中藏着的致歉信终成永远的秘密。 汪直之死激化了倭寇的疯狂反扑,更让胡宗宪的政治处境雪上加霜。 清流派视其为反复小人,严党亦疑其另有图谋。 在东南任职期间,胡宗宪采取“以贼治贼”的非常策略。 宁波知府沈炼表面忠君爱国实则勾结倭寇收受贿赂,胡宗宪并未立即处置这类官员,反而利用其渠道获取情报。 同时他秘密派遣福建商人林道乾打入倭寇内部三年,带回的情报助力戚继光取得多次大捷。 但在张经冤案中,胡宗宪明知名将张经遭严嵩义子赵文华诬陷“养寇自重”,却选择附议弹劾,导致张经与李天宠被斩于西市。 胡宗宪后来辩解此举是为保全自身继续抗倭,然而这一污点伴随终身。 严嵩倒台后清算开始,锦衣卫闯入胡府搜出与严党的往来信件。 明知必死的胡宗宪在狱中画下《孤舟搏浪图》,题诗“百年心事归浪涌,千古骂名付海潮”以明心志。 饱受酷刑后,他用碎瓷割喉自尽,血书“愧对东南”四字。 嘉靖皇帝余怒未消,下旨严惩其家人。 妻子郑氏发配宁古塔冻饿而亡,女儿胡媛媛充入教坊司郁郁而终,幼子胡应麟远戍云南。 二十年后万历皇帝为胡宗宪平反追赠太子太保时,当重回故乡祭祖的胡应麟已白发苍苍,对着荒坟哭诉父亲作为抗倭功臣反遭灭门之冤的一生。 胡宗宪借助严嵩势力取得平倭资源,却最终沦为党争替罪羊。 他以极端手段周旋于倭寇与权臣之间,既书写了荡平倭患的功绩簿,也刻下无法抹去的道德债。 这位葬送在嘉靖朝权力迷局中的总督,其悲剧诠释了在黑暗年代寻求作为的读书人,终究被时代巨浪吞噬的宿命。 对此您怎么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永乐元年,官员刘固全家被押赴法场处决,当刽子手宽厚的鬼头刀从年迈的刘母脖颈划落时
【4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