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争时,很多美军士兵在战场上没有老婆陪着,于是就找了越南当地的女子陪伴,结果20年后,美军回美国了,谁知他们压根儿没想把这些越南女子和他们生的混血孩子带回美国,那这些混血孩子后来如何了?
1975年4月30日,西贡陷落。美军直升机在大使馆楼顶盘旋,螺旋桨的轰鸣声淹没了街头的哭喊。数以千计的越南人涌向机场,他们中有很多是美军的翻译、情报人员,还有那些与美国士兵生下孩子的越南女性。
这些母亲紧紧抱着自己蓝眼睛、卷头发的孩子,希望能登上撤离的飞机。然而,当美国大兵们看到她们时,眼神却变得陌生冷漠。曾经的山盟海誓,在撤退的慌乱中烟消云散。
越战二十年间,驻扎在越南的美军士兵多达54万人。漫长的战争岁月里,许多士兵与当地女性产生了感情。有的是真心相爱,有的只是寻求慰藉。这些关系留下了约3万名混血儿童,越南人称他们为“贝度”。
战争结束后,这些孩子的命运急转直下。在越南人眼中,他们是“美帝国主义的种子”。蓝色的眼睛被叫做“恶魔之瞳”,金色的头发被骂作“杂毛”。许多孩子被赶出学校,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垃圾堆里翻找美军丢弃的罐头。
阮氏兰的儿子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有着褐色卷发的男孩从小就知道自己与众不同。邻居的孩子不跟他玩,路人会朝他吐口水。母亲告诉他,父亲是个叫杰克的美国兵,战争结束前承诺会回来接他们,但这个承诺再也没有兑现。
为了生存,许多混血儿藏身在废弃的防空洞里。白天躲避他人的目光,晚上出来觅食。有的孩子试图染黑头发,但新长出的发根总会暴露他们的身份。更残酷的是,一些母亲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抛弃自己的孩子。
198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归国法案》,允许这些混血儿申请移民美国。消息传来,胡志明市的美国领事馆门前排起了长龙。母亲们手里攥着泛黄的照片、褪色的情书,这些是证明孩子美国血统的唯一凭证。
然而,申请过程异常艰难。许多人拿不出有效证明,因为当年的美国士兵用的都是假名。有的母亲为了让孩子获得机会,不惜编造故事。更讽刺的是,一些早已在美国成家的退伍军人,听说政府会给认领混血儿的家庭3000美元补助,突然对这些素未谋面的孩子产生了“父爱”。
彼得·阮是幸运儿之一,1990年,他终于踏上了美国的土地。但新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美好。在越南,他因为是美国人的孩子被排斥。在美国,他又因为是亚洲面孔受到歧视。语言不通,文化隔阂,让他始终找不到归属感。
为了寻找生父,彼得花光了所有积蓄做DNA检测。2019年,检测结果终于有了匹配。他找到了父亲的墓地,墓碑上刻着“忠诚的丈夫与慈父”。站在墓前,这个已经年过半百的男人泪流满面:“他有自己的家庭,而我从来不在其中。”
西贡撤退时还发生了一幕让人心碎的场景。一张名为“西贡铁拳”的照片记录下美国士兵挥拳阻止越南平民登机的瞬间。照片中,一名美国大兵正在殴打试图爬上飞机的越南人。这一拳,打碎的不仅是登机的希望,更是对美国的信任。
“常风行动”撤离了7000多名美国人,却把170万曾经帮助过美军的越南人留在了原地。许多为美军工作的翻译和情报人员,后来都遭到了清算。他们曾经相信美国的承诺,最终却被无情抛弃。
除了混血儿问题,越战还留下了另一个恶果——橙剂污染。这种被称为“地狱武器”的落叶剂,美军在越南喷洒了7600万升。它不仅摧毁了320万公顷的森林,更造成了40多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患病。
最可怕的是,橙剂中的二恶英会改变人体基因。越南至今仍有数十万畸形儿童,他们有的没有四肢,有的大脑发育不全。这些孩子一出生就注定要承受上一代战争的恶果。河内的橙剂受害者陈文强说:“美国人走了,但毒药还在我们的土地上,在我们的血液里。”
战争结束近50年了,越南的土地上仍埋着数千万枚未爆炸的炸弹和地雷。每年都有农民在耕作时被炸死炸伤。据统计,战后已有超过2万人因触雷而伤亡。这些“沉睡的死神”,时刻威胁着越南人的生命。
如今,第一代混血儿已经步入老年,但身份认同的困扰依然存在。他们中的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父亲,寻找自己的根。有人找到了,却发现父亲早已有了新的家庭;有人至死都不知道父亲是谁。
这些“贝度”的故事,是战争留下的活生生的伤疤。他们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真实的生命。他们的遭遇提醒着我们,战争的代价远比硝烟散去后看到的更加沉重。当政客们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时,普通人却要用一生来承担战争的后果。
那些被遗弃的孩子,那些被毒害的土地,那些未爆的炸弹,都在诉说着同一个真理:战争没有赢家,只有受害者。而这些受害者中,最无辜的永远是孩子。
(信息来源:环球网2023.5.17「史海回眸」越战20年,美国给越南留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