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青海18岁女兵修水管时,挖出2吨银元,她四下张望,确定周围无人后,迅

明月照心台 2025-07-11 13:30:02

1982年,青海18岁女兵修水管时,挖出2吨银元,她四下张望,确定周围无人后,迅速离开现场。

这突如其来的发现,揭开了尘封三十余年的秘密。许多人只记得马步芳,却鲜少有人知晓,在贵德地区,真正掌控巨额财富的是他的亲戚马元海。表面上,马元海不过是个地方官员,背地里却如同土皇帝般,将贵德视作自己的私库,任意挥霍。他与汉族、回族、藏族均有往来,在动荡时期积累了大量财富和土地。据说,他每日的收入高达八十块大洋,在当时是笔天文数字,这些钱财多半来路不正。

据回忆,园艺场所在地正是马元海昔日官邸的旧址。那座宅邸气派非凡,前院绿树成荫,后院则暗藏巨款,成为绝佳的藏宝地。数十年光阴流逝,那院子先变成学校,后又改建为果园,一代代人在此生活,却从未察觉到脚下埋藏的秘密,直到1982年。那年,年仅十八岁的陶金兰承担了生产队一项艰巨的任务——修理一段水管。

水管位于楼梯下方,需先挖掘到1.5米深,再横向打洞,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村里人皆不愿接手,但陶金兰和堂哥却毅然决定承担,多劳多得,也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夕阳西下,陶金兰已疲惫不堪,铁锹一下下敲击着土地,突然,“咔嚓”一声,她吓了一跳。低头一看,一个破罐子露出一角,大量的银元从洞口涌出。她想起民兵誓词中“遇到紧急情况,要向组织汇报”的字句,立即告知堂哥,并火速前往县里报告。

消息不胫而走,当晚,二十余名壮汉赶到现场,有的搬运麻袋,有的维持秩序,院子内外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却无人敢轻举妄动。大家一致认为,若非陶金兰的坚持,这笔财富也不会重见天日。对陶金兰而言,前往县武装部的路程比背着麻袋还要辛苦,上报消息后的麻烦远不止这些。

银元数量之多,令人咋舌。最终清点核实,共有六万七千多枚银元和上千个银锞子,折合人民币三十多万,这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巨款。有人猜测,换作其他人,极可能私藏一部分,但陶金兰和堂哥却丝毫没有这样的念头,因为他们明白,私藏巨款会让他们夜不能寐。县政府迅速采取行动,封锁现场,财政部门和银行共同参与,将银元装入麻袋,用拖拉机连夜运走。当时条件简陋,全靠人工翻拣,反复筛查,以防遗漏。

有人建议将银元送往省里,由财政厅和人民银行统一保管,更加安全可靠。最终,一些珍稀银元被送入博物馆展出,其余则归入国库,任何人不得侵占分毫。想到这些银元的来源,人们心中五味杂陈,那是百姓的血汗钱,被马家世代盘剥,却最终由一位年轻姑娘挖出。

银元全部上缴后,陶金兰和堂哥成为当地英雄,县里举行表彰大会,授予锦旗,并奖励了自行车、缝纫机和五百元奖金,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更令人难忘的,是她那张洋溢着幸福笑容的脸庞。她骑着车返回村庄,沿途受到村民们的热烈欢迎,孩子们争相围观,称赞她为村里的骄傲。

0 阅读:29

猜你喜欢

明月照心台

明月照心台

明月照心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