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曹德旺去旅游买了一根拐杖,坐车时被司机呵斥:“小心点,碰坏车玻璃你可赔不起,”曹德旺问:“要多少钱,”司机说:“8000元一块,”曹德旺一听怒骂:“这也太欺负人了!”[666] 曹德旺花12块钱在武夷山买了根实木拐杖,返程路上,大巴司机突然提醒:“小心你的棍子,别碰坏玻璃!这块挡风玻璃8000块,把你卖了都赔不起。” 那年头,全国职工月平均工资才60块。一块玻璃顶得上11年收入,曹德旺当场惊呆了。他忍不住追问成本几何,福建外贸局的朋友私下告诉他:进口价不过380元,中间商赚了20倍。 这个信息差彻底改变了曹德旺的人生轨迹。 当时中国汽车工业刚起步,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不到190万辆,但每年光是维修更换玻璃就是个10亿级市场。德国、日本产品垄断高端,价格说了算。 1985年,他抵押全部家当凑了627万,创办福耀玻璃。创业头两年几乎颗粒无收,技术完全是门外汉,产品质量也不过关。 1987年,上海耀华玻璃厂一位工程师“无意中”落下一本《汽车玻璃加工工艺》手册。 曹德旺如获至宝,带着十几个人日夜研究琢磨。三个月后,第一批合格产品下线,成本控制在200元以内。 到1993年福耀上市时,已经拿下国内维修市场40%的份额,把进口玻璃价格直接打下来三分之二。 但真正让曹德旺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的,是2001年那场惊心动魄的反倾销大战。 美国商务部突然对中国汽车玻璃征收11.8%的反倾销税,国内同行纷纷认栽。只有曹德旺选择硬刚到底,花了1个亿聘请美国顶级律师团,用三年时间死磕美国商务部。 最终福耀胜诉,反倾销税率降至0.13%,成为中国加入WTO后首个告赢美国政府的民营企业。 2008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建厂,这座工厂后来因为奥巴马夫妇投资的纪录片《美国工厂》而名声大噪。片子里,中美员工的文化冲突引发热议,不少人质疑中国企业“出海”的可持续性。 福耀美国工厂2021年扭亏为盈,为当地创造2300个就业岗位,工人时薪比原来的通用汽车厂还高12%。 福耀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供应商,占据全球市场31.2%的份额,宾利、奔驰、奥迪这些顶级品牌都是他的客户。 商业成就之外,曹德旺在慈善领域同样令人瞩目,他累计捐款160亿元。最大手笔是投资100亿建设福耀科技大学,这是中国首所民办非营利性理工科高校。 最有意思的是,曹德旺至今还把那根武夷山拐杖珍藏在办公室里。这根12块钱的木棍,见证了一个普通福建人如何撬动百亿产业的全过程。 从一根拐杖到玻璃帝国,曹德旺用了40年时间把“不可能”变成“中国制造”的新标杆。当年那声司机的提醒,无意中推开了中国汽车工业自主突破的大门。 如果没有那次武夷山之行,中国可能还要在汽车玻璃这个细分领域多交好几年“学费”。 这就是曹德旺的故事:一个细节改变命运,一份执着成就传奇。 信源: 中国品牌发展网——只因一根拐杖,让曹德旺成为了今天的汽车玻璃大王 新浪财经——78岁仍在一线,曹德旺要干到100岁
1989年,为了补贴家用,已经订婚的19岁女儿南下打工,从此杳无音讯。31年后,
【15评论】【17点赞】
随风
这一篇拿多少钱,说说,别你一个人舔他,
用户14xxx58
故事情节生动有趣
肥猫上校
正能量,赞!
用户97xxx60
看下国内的他手下的工人收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