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乌克兰和北约才看透了,其实俄罗斯最后的希望是中国,而俄罗斯也用一句话说出了事实,如果中国对俄罗斯进行了军事援助,战争根本不会出现这样的僵局。 俄乌战争战争打到现在,已经不是靠谁炸得猛、谁兵多将广的问题了,而是谁还能撑得住,谁还有牌可打。 俄罗斯的这些年过得不轻松,从能源被欧洲拒之门外,到金融系统被西方封杀,再到军工体系因技术断供而频频掉链子,普京的日子靠的是“硬扛”和“找出路”。 而这“出路”,其实早就写在俄罗斯的算盘上——中国。 7月,一则内部消息被外媒爆了出来:俄方向中方递出橄榄枝,愿意拿出两大“压箱底”的筹码换支持。 一是军事技术共享,说白了,就是把高精度导弹、核潜艇这些压箱宝拿出来谈合作;二是加快“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建设,承诺年供超400亿立方米。 换句话说,俄罗斯愿意把油和枪都一起端上桌,只求中国“出手相助”。 但中国的回应很干脆:“合作没问题,但前提是不针对第三方,更不接受任何政治附加条件。”这句话,像一盆冷水,直接把俄罗斯的希望从高空拉回了地面。 很多人以为中国拒绝军援俄罗斯,是怕西方制裁,怕被拖下水。但实际上,中国真正的底气是“不靠任何人就能走下去”的战略自主。 比如军事技术,中国早就不再是“买家”,而是“卖家”了。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北斗导航系统,哪个不是中国自己研的? 俄罗斯的技术合作,对中国来说,边际效益越来越小。再说能源,俄气虽便宜,但中国天然气进口早已全球布局,从中东、东南亚到中亚,门路一大堆。 而且,中方清楚,这场战争不是靠谁多送点枪就能收场的。 乌克兰说中国“暗中军援俄罗斯”,连美国情报部门都找不出证据。反过来,北约倒是真金白银地送了500亿美元,还没见乌军能扭转局势。 战争打成这样,靠的是战略,不是输血。 今年6月,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布鲁塞尔高调宣布:“乌克兰加入北约是不可逆转的。”但转头在私下里,他对特朗普说了一句关键话:“乌克兰入约,是谈判无法推进的最大障碍。” 这就是北约的尴尬:嘴上说支持乌克兰到底,实际上心里打鼓。德法愿意派维和部队,美国却坚决不肯动真格。 原因简单,一旦北约军人真进乌克兰,那就不是代理人战争,而是全面对撞,没人想翻这张桌子。 而乌克兰对中国的态度说白了是“又想要帮助,又怕你不站我这边”。一边炒作“中国军援俄罗斯”,一边又希望中国能当调解人。 这种心态,其实是战略误判。中方早就讲清楚:不选边,不添火,主张和谈。这种立场虽不迎合,但才是最稳。 别看俄乌每天都有炮声,其实双方在谈判桌上的态度,比战场还僵硬。 俄罗斯要乌克兰承诺永不加入北约,还要乌东四州“归俄”;乌克兰则死守1991年的边界,不退半步。没有一个肯让步,战火当然就停不下来。 美国特朗普虽然嘴上说“要让战争停下”,但实质上延续军援政策,没给出任何真正的停战方案。这让俄罗斯越来越相信:“西方其实不想让战争结束,就想拖着我们一直流血。” 而在这场持久战里,中国的立场就成了风向标。 普京的副外长都承认:“若中国出手,战争早就结束。”这话虽然是夸张了点,但也说明一件事:中国的决定,已经成了左右战局的关键变量。 在这个局势越来越复杂的世界,谁都想找“靠山”。俄罗斯想拉中国站队,乌克兰想让中国打圆场,北约希望中国“识大体”。 但中国选择了自己的路:合作可以,但不做棋子,也不当替罪羊。
乌克兰太可怕,乌克兰一份机密文件曝光,欧盟害怕了?土耳其媒体爆出猛料,说是拿到
【4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