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陈诚的发妻绝望自尽,临死前道:“当初我把一船嫁妆全给你当经费,你才有

炎烬 2025-07-11 04:01:04

1929年,陈诚的发妻绝望自尽,临死前道:“当初我把一船嫁妆全给你当经费,你才有机会从穷小子变成高官,如今凭什么这么对我!”说完拿刀刺向喉咙,陈诚如释重负,不久便娶了蒋介石的干女儿。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18年的浙江青田,一艘装满嫁妆的木船正顺着瓯江缓缓驶来,船上有闪亮的银元、名贵的绸缎、红木家具,还有写着吴舜莲名字的田契,这满船的嫁妆,正要送往一个贫寒学子的家中。 这个头发稀疏、身高不足一米六的穷学生就是陈诚,他在师范学校读书,连毕业后的工作都还没着落,若不是同学吴子漪牵线,他也不会有机会迎娶这位富商之女。 陈诚答应这门亲事,与其说是看中了吴舜莲这个人,不如说是看中了她家的财力,他急需一笔资金继续求学,而这船嫁妆恰好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后来他果然用这笔钱考进了体育专门学校,还在之后混进了保定军校。 婚后的吴舜莲过着传统妇人的生活,她不识字,又裹着小脚,只能留在老家侍奉公婆,为了能看懂丈夫的信件,她开始学认字,学会的第一个字就是丈夫名字中的"诚",然而丈夫的信越来越少,除了要钱几乎不提家事。 青田县的地方志里至今还保存着吴舜莲变卖嫁妆支撑家用的账目,那个年代,能够带来一船嫁妆的富家女,却在婚后不得不靠变卖嫁妆度日,这种反差令人唏嘘。 转折发生在1925年,那年陈诚的父亲去世,他从前线赶回奔丧,东征时留下的伤势未愈,加上丧父之痛,让这个心怀大志的军人身心俱疲。 本该是夫妻团聚的时刻,却成了婚姻破裂的导火索,吴舜莲想趁机与丈夫亲近,却遭到冷遇,她看不懂丈夫口中的革命理想,只觉得自己付出了一切,却换不回丈夫的一点温存。 积压的委屈让吴舜莲走上了绝路,她用剪刀刺向自己的脖子,在临死前喊出了那句刻骨铭心的话:当年她用整船嫁妆支持丈夫,却换来这样的对待,虽然及时获救,但这一刀割断的不只是她的咽喉,更是这段婚姻的最后一丝情分。 对陈诚而言,妻子的自杀未遂非但没有唤起他的怜惜,反而让他觉得这段婚姻成了负担,此时的他已经是军中新贵,正需要一个能配得上他新身份的伴侣,而命运恰好为他准备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蒋介石的干女儿谭祥。 1932年的上海,一场轰动政坛的婚礼正在筹备,新娘谭祥出身显赫,是已故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掌上明珠,更是蒋介石夫妇的干女儿,新郎陈诚虽非名门,却是黄埔系的新星,已在军中崭露头角。 这桩婚事背后暗藏玄机,谭延闿生前曾促成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如今蒋介石将谭家的遗女许配给得力部下,既是报恩,更是一步精妙的政治布局,他需要用婚姻将这位年轻有为的将领牢牢绑在自己阵营。 谭祥可谓门当户对的理想伴侣,她毕业于上海名校,知书达理,能为陈诚在政坛上锦上添花,婚前她特意过问过陈诚的婚史,但陈诚刻意隐瞒了与吴舜莲尚未完全解除关系的实情。 陈诚处理旧事的手法可谓干脆,他让大舅哥吴子漪去办理离婚,把青田老家的房产给了吴舜莲,在他看来,这笔财产足以抵消当年的一船嫁妆之恩,但他给前妻立下两条规矩:死后要同葬,且终生不得离开青田县。 新婚后,陈诚把母亲接到南京享福,而吴舜莲则留在偏僻的浙南山村,后来谭祥得知前妻还住在陈家祖宅,立即要求划清界限,陈诚派人在三里外给吴舜莲修了间小屋,从此将她彻底隔离在外。 陈诚的仕途因这门婚事节节高升,他在军中重用黄埔系学生,打造了铁板一块的土木系,他的十一师在抗战中战功赫赫,后来交给胡琏指挥,在湖北石牌打出威名,被外国人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然而仕途得意的陈诚,对前妻的生活始终漠不关心,吴舜莲晚年靠纳鞋底度日,看病都要靠乡亲们接济,她去世时,陈诚只派人送来六块银元,连棺材钱都是村里老人凑的。 1965年,陈诚在台北因肝癌去世,他一生戎马,从一个靠妻子嫁妆起家的穷学生,摇身变成了国民党的高层领袖,他在军中以清廉著称,对子女要求严格,但对原配的亏欠却成了他一生洗不掉的污点。 信息来源:孟昭庚.陈诚的妻室儿女[J].文史月刊,2012,No.275(05):5-10.

0 阅读:0
炎烬

炎烬

炎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