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农民朱海清在地里干农活,村长气喘吁吁跑来:“别干了,快回去,你家来了个大官!” 村长的话让他愣在原地,他家什么时候和大官扯上关系,祖上不都是泥腿子,地里刨食的吗? 等跑到家门口,就看着一辆汽车停在路边,村里人都稀奇地围在旁边打量,门口正站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和邻居交谈着。 “海清回来了!”眼尖的邻居看见他,连忙笑着招呼他过去。 朱海清看着陌生的老人家,疑惑地询问对方的身份,只见老爷子愣愣地看着自己,似乎在透过他回忆着什么。 “真像,和你母亲长得真像!你母亲在哪?快带我去看看她。”老爷子神情激动地说。 听对方提起母亲,朱海清的声音低落下来:“她六年前就去世了,您是哪位?” “去世了?是我来晚了,我对不起嫂子,没能来见她最后一面啊...”老爷子忍不住哭出声,朱海清连忙上前搀扶着他,把他请进屋子里,等老爷子情绪平缓下来后,朱海清才知道母亲当年的英勇事迹... 张翠萍的丈夫是地下交通员,帮助附近的八路军战士,传递重要信息,有时她也会跟着帮忙,每当有八路军、游击队员来村子里时,她都想办法弄粮食,好让大家吃顿饱饭。 1943年,张翠萍听到日伪军集结人马要将山上的八路军给消灭的事情,担忧地挺着大肚子赶到山上。 她过去的时候,司令员李运昌正要和战士们突围出去,是死是活听天由命,敌军有七千多人,而我军这边仅有三百多名战士。 “司令员,不能硬拼,伤亡太大,山下都被围住了,鬼子的大炮都架起来了,跟我走,我知道哪里有小路能转移。” 张翠萍的出现让战士们重新燃起希望,如果能减少牺牲,肯定更好,眼下没有更好的办法,再差也不会比现在更差,李运昌一咬牙,让战士们赶紧收拾好文件,跟着张翠萍转移。 山路陡峭多密林,她靠着月光带领大家穿过密密麻麻的山林,若不是有她在前面带路,战士们根本找不到这隐蔽的小路。 听着身后敌人的炮弹声,张翠萍没有丝毫的慌乱,踮着小脚快速行动,很快众人来到一处悬崖底下。 “要爬上去,再拐几个弯就到黑河谷底了。”她望着悬崖说道。 可她来得太匆忙,没带麻绳出来,幸好战士们的绑腿够长够结实,她让大家把绑腿松开,系到一起扭成长绳。 随后她带着长绳,拽着枯萎的藤蔓,飞速往上爬,不敢停歇,没多久就到了上面。 她将长绳系到树干上后,底下的战士们就一个接一个地爬上去,她站在山顶看见有人上来就过去拉一把。 长时间的劳动让她累得坐在地上直喘气,大家让她多休息休息,被她摆手拒绝:“不行,要赶快走,我听着鬼子的炮弹都炸到山里了。” 不知走了多久,终于走到黑河谷底,河流都被冻成冰块,厚厚的冰层正好方便战士们通过。 在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后,张翠萍再也坚持不住,歪倒在地上,原来她临近预产期,现在羊水破了,孩子马上就要生出来了。 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就听到有婴儿微弱的哭声,战士们赶紧把她和婴儿用大衣裹起来,背着就往村子里跑,到达安全地方后,打开一看孩子正睡得酣甜,幸好母子平安。 这个孩子就是朱海清,当时他不叫这个名字,李运昌看着四处冰天雪地的场景,给他取名为冰儿。 只是大部队走后,张翠萍被人给出卖,导致敌人多番搜索,想要将她给抓住。 被逼无奈下,她只好抱着儿子逃窜,而她的丈夫不幸遇难,张翠萍艰难地拉扯着孩子长大,她将之前的事情都埋在心底,从未向其他人提起。 1982年,张翠萍的生命走到终点,家人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她保存下来的交通图、近百张欠条... 来找朱海清的老人,正是李运昌,自从新中国成立后,他就在寻觅张翠萍母子的下落,可他知道的信息太少,而且张翠萍为防止被敌人抓住,隐姓埋名,导致大家对她了解都不多。 因此这么多年过去,都没能找到他们,直到1987年,他才得到消息,不顾自己八十岁高龄,次年终于和冰儿相见,可惜的是,当年帮助他们的张翠萍早早去世,没能让他好好地感谢对方。 参考信源:抗战记忆:兴隆“麻利嫂”传奇
1988年,农民朱海清在地里干农活,村长气喘吁吁跑来:“别干了,快回去,你家来了
蔼鸣
2025-07-10 23:34:45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