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让美军绝望的消息,美国现在造不出航母了,美专家:2030年美军只剩9艘航母,中国将拥有5艘
美国航母建造的困境,从福特级二号舰 “肯尼迪” 号的命运就能窥见一斑。这艘航母从 2011 年切割钢板算起,已经过去了 15 年,交付时间却从最初的 2022 年一路推迟到 2027 年 3 月。
建造商英格尔斯造船公司给出的理由让人哭笑不得 ——“造得太快” 导致没时间修正首舰 “福特” 号的技术缺陷。
更尴尬的是,服役 50 年的 “尼米兹” 号计划明年 5 月退役,如果 “肯尼迪” 号不能按时交付,美国海军将在近两年内只剩 10 艘航母,直接触及《美国法典》规定的 11 艘底线。
美国造船业的衰退是全方位的。劳动力短缺让造船厂举步维艰,威斯康星州的玛丽内特造船厂手握 6 艘导弹护卫舰订单,却因老工匠退休、新人招不满,每年只能完工 1 艘。
供应链问题也雪上加霜,一家供应商 2020 年采购的材料,到 2023 年价格翻了一番半,导致造船厂成本飙升。更离谱的是,美国海军频繁修改设计,“星座” 级护卫舰的设计通用度从 85% 暴跌至 15%,产生了 500 多份调整文件,直接导致工期延长。
相比之下,中国航母的发展堪称 “神速”。山东舰从建造到服役仅用 6 年,福建舰从开工到下水不过 5 年,中途还改过设计。福建舰采用电磁弹射技术,预计今年服役,将搭载歼 - 35 隐形战斗机和 KJ-600 预警机,综合战力直逼美国 “尼米兹” 级。
更让美国焦虑的是,中国第四艘航母 004 型已经在大连船厂组装飞行甲板模块,预计采用核动力,排水量达 10 万吨,可搭载 50-60 架飞机。有分析预测,到 2040 年,中国可能拥有 8 艘航母,其中 2 艘为核动力。
美国造船业的困境,本质上是工业体系衰退的缩影。曾经独步全球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虽然承担着美国 100% 的核动力航母建造任务,但同时要处理 7 艘航母和 26 艘核潜艇的建造维修,产能严重透支。
而中国造船能力是美国的 200 多倍,仅江南造船厂一家的产能,就超过美国所有军用造船厂的总和。这种差距在航母建造上尤为明显:美国 “福特” 级航母单艘造价超过 130 亿美元,而中国福建舰的成本仅为其一半左右。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并非没有动作。海军部长德尔托罗推动与日韩合作,试图让外国船厂分担建造任务,但遭到国内造船业协会的强烈反对,称这是 “外包主权”。
美国还计划投入 6.3 亿美元升级澳大利亚军事基地,试图将其打造成印太地区的 “航母补给中心”,但这种 “拆东墙补西墙” 的做法,显然无法解决造船工业的根本问题。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在中东搞 “航母秀肌肉”,一边却面临无舰可用的尴尬。“尼米兹” 号航母打击群今年第三次进入南海,但这艘 48 岁的老舰已经超期服役,其搭载的 F-18 战机性能也落后于中国的歼 - 35。而中国海军正加速向远洋迈进,福建舰服役后,中国将形成 “三航母战斗群”,在西太平洋的战略威慑力将大幅提升。
这场 “航母竞赛” 的背后,是中美两国工业体系和战略定力的较量。美国试图通过政治操弄和军事同盟维持霸权,却忽视了造船业这种 “硬实力” 的根基。
而中国稳扎稳打,从辽宁舰的 “拿来主义” 到福建舰的自主创新,用十年时间完成了航母技术的 “三级跳”。当美国还在为 “肯尼迪” 号的延期焦头烂额时,中国的 004 型航母已经悄然成型。未来的海上力量格局,或许真的要变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