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开战的话,美国的第一击可能不是航母,也不是导弹,而是直奔中国的“眼睛”——北斗系统。但问题是:美国如果真能打掉北斗,中国导弹会不会就变成无头苍蝇?
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尤其在军事领域,它就是军队的神经中枢。东风-26导弹全靠北斗才能打得准;海军舰艇跑远洋,离了北斗分分钟晕头转向;就连无人机的精准轰炸,也得指着北斗的信号。
美国早就评估过,中国的导弹、指挥系统、战场协同,几乎全靠北斗撑着。所以,一旦中美冲突爆发,美国很可能先拿北斗开刀。
但你以为北斗被打掉中国导弹就完了?其实没那么夸张!中国导弹的制导方式可不止北斗一种。
就拿东风-26来说,人家用的是“惯性制导+地形匹配+北斗”的复合制导模式。惯性制导就像导弹自带的“大脑”,能根据预设的飞行轨迹和加速度来计算位置,就算没有卫星信号,也能自己飞一段。
不过,惯性制导有个缺点,误差会随着时间累积,飞久了可能会偏。这时候,地形匹配就派上用场了。简单来说就是,导弹在飞行过程中,会实时扫描地面地形,然后和预存的数字地图对比,修正飞行路线,误差能控制在几十米以内。
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就用过惯性制导+地形匹配的组合,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发射“战斧”导弹从几百公里外精准命中伊拉克的目标,不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吗?就算北斗被打掉,中国导弹也能依靠惯性制导和地形匹配撑一阵。
不过有人说了,现代战争对精度要求那么高,几十米的误差够用吗?这就得看打击目标是什么了。要是打航母、机场这种大型目标,几十米的误差其实影响不大,导弹的杀伤范围完全能覆盖。
但要是打指挥中心、雷达站这种点目标,精度就不够了。这时候怎么办呢?中国还有后手——GPS。
虽然中美关系紧张,但中国的导弹系统其实一直兼容GPS。1996年台海危机的时候,美国关闭了中国区域的GPS信号,导致中国发射的导弹偏离目标。从那以后,中国痛定思痛,加快了北斗的研发。但即便如此,中国的导弹系统并没有完全放弃GPS。平时用北斗,战时如果北斗被干扰或摧毁,还能切换到GPS。
当然,美国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在冲突爆发后,很可能会同时干扰北斗和GPS信号。
不过,中国也不是吃素的,咱们拥有史上最强反干扰技术,采用频率跳变、自适应天线和展频技术等,能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保持正常运行。而且,中国还有“电磁盾牌”,能发射高强度电磁波,干扰甚至瘫痪美国的电子干扰系统。
就算北斗和GPS都被干扰了,中国还有其他备用系统。比如罗兰-C定位系统,这是美国在二战期间研发的远程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因为它是通过地面发射台发送的,信号强度大,覆盖范围广,且不容易被干扰,能为导弹提供稳定的定位服务。
另外,中国还研发了导航通信融合系统。这种系统利用现有的通信卫星或“退役”卫星,组成导航星座,成本低、建设周期短。一旦北斗被摧毁,导航通信融合系统能迅速顶上,为导弹提供定位和通信服务。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不能忽略,中国的反卫星技术也不是摆设。中国的“动能-3”反卫星导弹,射程高达36000公里,飞行速度27马赫,性能领先美国20年。美国的GPS卫星、间谍卫星、侦察卫星都在“动能-3”的打击范围内。如果美国敢攻击北斗,中国完全可以以牙还牙,打掉美国的GPS卫星。到时候,美国自己的导弹、战机、舰艇也会变成无头苍蝇。
更不用说,中国的“快舟火箭”能在两小时内发射替代卫星,补充被摧毁的北斗卫星。而且北斗在设计时就留了后手,主卫星被损毁,备用主卫星即刻上岗,照样分毫不差地发挥导航作用。
这种状态下,美国要想彻底摧毁北斗,就得不断攻击中国的卫星,但中国的卫星数量多,而且具备快速发射能力,美国根本耗不起。
说到底,美国如果真的攻击北斗,确实会对中国的导弹系统造成一定影响,但要说让中国导弹变成无头苍蝇,那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导弹制导方式多样,备用系统完善,反制措施强大,完全有能力在失去北斗的情况下继续作战。美国要是敢对北斗下手,那可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狂刀出海
[思考]北斗有很多个不只一个,还可以再发射很多北斗,北斗只是个名字
狮狼嚎
战时如果美国将中国的北斗卫星打下来,中国绝对会将美国的GPS卫星打下,让美国回到石器时代,中国还有高分,风云,资源,吉林,实践,墨子,量子等卫星,战时可以在太空斗法,谁斗赢了就是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