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开国少将尤太忠视察部队,见一副团长好生眼熟,暗骂一句大事不好,立刻打电话给开国中将吴克华:“怎么那么大的事你也瞒着我?” 吴克华,1913年出生在江西弋阳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只上了三年私塾,14岁父亲去世后,就去镇上豆腐店打杂,后来还干过皮匠学徒,日子过得苦哈哈。1928年,15岁的他参加家乡农民暴动,第二年加入红军,又进了方志敏办的军政学校,还入了党。那时候他年轻气盛,有回丢了枪被关了一个月禁闭,后来查清楚是俘虏偷的,这事让他记住了纪律的重要性。 1930年,他从军校出来,分到赣东北红军独立团,从战士干到连长。1933年,他跟着红十军去了中央苏区,当过教导大队队长、营长,打了好几场反“围剿”的仗,立了不少功。1934年长征,他先是红五军团13师39团参谋长,后来升到37团团长,带着部队殿后,挡敌人,保主力,军委还表扬过好几次。 抗日战争时,他在八路军山东纵队干过第五支队副司令员、第二支队司令员。1942年日军扫荡胶东,他跟许世友一块指挥部队,拼死守住根据地。解放战争的高光时刻是1948年的塔山阻击战。那仗打得硬,他在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带队守塔山,挡住国民党11个师,六天六夜没让敌人过去,为拿下锦州立了大功,人称“塔山名将”。 新中国成立后,他干过第15兵团副司令员、华南军区参谋长、海南军区司令员,还带过第43军。1954年去南京军事学院深造,1955年授了中将军衔,后来在济南军区、炮兵、铁道兵、成都军区、新疆军区都干过一把手,1980到1982年当广州军区司令员,退下来前把担子交给了尤太忠。 1982年夏天,尤太忠刚接手广州军区司令员,没多久就下部队看看情况。在一个团的驻地,他瞅见一位副团长,身板直,指挥有劲,挺像回事。可看着看着,他就觉得不对劲,这人咋这么眼熟呢?回来后他问了参谋,得知这副团长叫吴晓伟,是吴克华的儿子。尤太忠一听,立马给吴克华打电话,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儿子都混到副团长了,也不告诉我一声?” 吴克华那边笑呵呵地回:“他就是个普通兵,我干嘛要跟你说?”其实,吴晓伟能当副团长,全靠自己一步步爬上来的。吴克华对儿子管得严,从小就让他立志当个好军人,参军后也没给啥特殊照顾。吴晓伟从大头兵干起,吃过不少苦,才有了那天的成绩。尤太忠听完,也挺佩服老吴这股子硬气劲儿。 吴克华对家里人要求高,不光是吴晓伟,他一直教育后代要为国家出力,别想着靠他的名头吃饭。吴晓伟在部队里磨砺多年,靠实力当上副团长,也算没辜负老爹的期望。吴克华自己一辈子打仗、干革命,作风硬朗,这股精神也传给了下一代。 1987年,吴克华因病去世,74岁。走之前,他交代家人把自己骨灰撒到塔山,说想跟牺牲的战友们待在一块。塔山那场仗,他带队守住了阵地,可也丢了不少兄弟,他一直放不下来。家人按他说的,把骨灰撒在那片土地上,也算圆了他的心愿。 吴克华这辈子,从穷小子到中将,全靠自己拼出来的。他打过硬仗,守过阵地,还把正直和奉献传给了后人。1982年尤太忠发现吴晓伟这事,乍一看挺逗,其实也挺暖,俩老将军的交情和吴克华的家风都让人敬佩。咱们今天聊这个故事,不光是怀念他,也是提醒自己,别忘了那段历史和老一辈的精神。你们咋看吴克华将军和这件事?评论区聊聊吧,一块儿缅怀这位硬骨头革命家!
左权如果不牺牲,大概率在解放战争中以八路军副参谋长之职继任解放军副参谋长,而且应
【175评论】【5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