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系列密集的贸易摩擦,给即将在7月底举行的中欧峰会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布鲁塞尔方面已经有声音传出,认为这次高层对话可能很难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果。 这种高度的不确定性,让本应是巩固关系的关键时刻,反而凸显了双方日益加深的隔阂。 就拿这次医疗器械的交锋来说,这可以说是一次非常精准的“以牙还牙”。 欧盟那边先动了手,决定把中国公司排除在价值超过五百万欧元的政府医疗设备采购项目之外。 中国紧接着就宣布,对从欧盟进口的、价值超过四千五百万元人民币的同类设备进行对等的采购限制。 欧洲医疗技术行业对此公开表示了遗憾,认为这让欧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路变得更窄了。 当然,医疗器械领域的冲突仅仅是一个缩影,它点燃了导火索,让更多潜藏的问题浮出水面。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的表态也变得越来越直接,她曾公开指责中国的贸易行为受到了“操控”。 在欧洲一些人看来,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强大的工业产能和政府的补贴政策,这让他们感觉竞争环境不公平。 这种紧张关系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欧洲在地缘政治棋盘上的两难处境。 如今夹在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大国之间,欧洲发现自己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走着钢丝。 中国原本的设想,是希望和欧洲走得更近一些,共同应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设想显然没有能够完全顺利地实现。 欧洲方面打的算盘,中国其实也看得很明白,那就是想利用中美之间的竞争来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所以,中国也已经明确地划出了自己的底线,那就是任何想通过施加压力来要求中国单方面让步的想法,都是行不通的。 双方要继续打交道,就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提要求。 不过,尽管政治上的摩擦在不断增加,双方在经济上的联系却是怎么也剪不断的。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就像德国大众汽车这样的欧洲大公司,还在继续向中国市场投入巨额的资金。 这充分说明了中欧关系远不是简单的对抗,而是一种竞争与合作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状态。 如今,峰会召开在即,中欧有分歧,可以坐下来谈,但欧洲要是还想着扣帽子,无端指责,那只会迎来我们的反击,以往欧洲的对华的高姿态,也该收敛了,不是基于平等地位出发的谈判,我们是不会接受的。
德媒坦言,中国的做法让欧洲越来越不满,在欧中峰会即将举行之际,中欧之间的矛盾更加
【70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