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方面的疾病,不管是因为饮食不当损伤了脾胃,还是本身脾胃就虚弱,都会导致食物消化后产生的精微营养不能滋养肝脏,使得肝脏失去正常的疏通、条达(顺畅舒展)功能,这就是所说的土壅木郁(脾属土,肝属木,脾胃壅滞不畅会影响肝脏)。
如果是情绪因素伤害了肝脏,导致肝气郁结不畅,进而影响到胃(肝胃不和)或脾(肝脾失调),就会使脾不能正常向上输送营养,胃不能正常向下排空食物,这就是木郁克土(肝气郁结反过来克制脾胃功能)。
总之,辨证治疗脾胃病时,必须根据具体症状,分析肝、脾、胃之间的病理联系,判断疾病的性质是虚证、实证,还是寒证、热证。
治疗脾胃病的主要原则是:脾需要健运(强健并促进运化),胃需要和降(调和并促进向下排空),肝需要疏泄(疏通气机)。
具体来说,健脾要兼顾补养脾气和运化湿气,和胃要着重促进胃的下降功能和消化积滞,疏肝则要理顺肝气、舒展肝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