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红军过大凉山,刘伯承致信川军许剑霜想让对方让个路!谁知,许剑霜回信却说:“助兄北行!” (参考资料:初中历史网——【历史故事】1935年红军过大凉山,刘伯承致信川军:让个路!回信说:助兄北行) 红军长征途中遭遇了很多困难,特别是在地理条件极其恶劣的川西地区,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过川西的时候,要不是刘伯承元帅凭借过人的才智,大部队根本过不了这一关。 1935年5月,红军大部队暂时甩开了蒋介石的追兵,但前面的苦难同样非常考验人,因为大渡河就横亘在大军前行的路上。蒋介石也知道这个情况,他索性不再穷追猛打,而是直接把飞到昆明坐镇指挥,在大渡河两岸排兵布阵,等着红军自投罗网。 老蒋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心,是因为在大渡河畔曾经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太平天国最优秀的将领石达开,最后被逼到了大渡河畔,即使他久经沙场,依然没抗住大渡河的考验。 四次强度失败后,石达开不得不放下武器,向清兵低下了骄傲的头颅。蒋介石认为,他可以在大渡河重演这段历史,让红军狼狈地向自己投降。 毛泽东等人当然知道老蒋的用意,但此时已经没有退路,大渡河必须过。毛泽东立刻想到了一个人,刘伯承。在部队中,刘伯承有“军神”的美誉,不仅共产党这样认为,连国民党和老蒋都不得不服他。 刘伯承曾长期在国民党中任职,参加过很多重要战役,所以在国民党军中有很高的威望和人脉。毛泽东正是看中了这点,希望他能动用老关系,让红军获得一线生机。刘伯承知道任务艰巨,毕竟现在分属两个阵营,对方是否买账还是个未知数。 大部队来到德昌准备暂时休整,突然冲出一伙人对他们展开了偷袭。刘伯承立刻反应过来,组织人员自卫。他让人去打听清楚,这支偷袭的部队究竟是谁的人。很快他就得到了答案,这些人都是国民党正规军,带兵的正是他曾经下属许剑霜。 刘伯承一听这个名字,眼睛立刻就亮了。他知道,许剑霜不仅是个念旧情的人,而且和我党还有特殊的缘分。许剑霜就是本地人,小时候痴迷于机械和工艺,本来准备当个技术人才。但后来国家大乱,他选择了参军报国,进入了讲武堂学习。 在校期间,刘伯承就是他的教官,两人心心相惜亦师亦友,感情非常深厚。后来许剑霜进入了第四混成旅,刘伯承离开学校四处作战,两人暂时分开了。在后来的泸州起义中,许剑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两人志趣相投,还曾准备一起创办军校,这时候刘伯承已经加入了共产党,日常交流时他的思想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力许剑霜。 后来蒋介石背叛革命,鉴于许剑霜还没公开身份,刘伯承便授意他暂时接受国民党的改编,等待更好的时机。虽然之后许加入了川军,但一颗革命的心始终没有冷却。 现在机会来了,刘伯承写了一封亲笔信,让人偷偷送到城内的指挥部。许剑霜看到纸上熟悉的字迹,立刻就红了眼眶,时隔多年,他终于等到了刘伯承的消息。 他拿着信纸激动地说,我的老上级来信了!许剑霜专门给老师回了一封信,他表示虽然自己身在国民党阵营,但革命之心从未改变。他说,我一定尽全力帮助你们北上。 为了兑现承诺,他命令属下将领佯装抵抗,实则故意放水,让红军顺利通过。然后又主动来到当地的其他部队,游说他们放下成见,保存实力不要自相残杀。许剑霜此举完全是以身犯险,孤身入局。 其中有个旅长已经准备对他下手,还好最后有惊无险。在许剑霜的安排下本部防线形同虚设,红军几乎没费什么功夫,很轻松就通过了。在红军经过时,许剑霜还故意留下大量物资,全是部队急需的武器和药品,这些都是他送给红军的礼物。 事后,许剑霜受到了严厉的斥责,还丢了官职,但他丝毫不后悔。因为实在看不惯国民党的所作所为,他找了个借口离开了部队,回到老家照顾母亲。 全面抗战后,他重新扛起枪走上战场,再次成为了一名战士,不过这一次他不是为老蒋和国民党拼命,而是为了民族和国家而战。 可以说,我们能够完成长征这个伟大壮举,离不开这些像许剑霜一样心怀大义的人。后来,许剑霜还来到了刘伯承担任校长的抗大学习,再续师徒的缘分。50年代他因病去世,1989年,组织上恢复了他的党员身份,这也是对他对党和国家贡献的一种认可。
1935年,红军过大凉山,刘伯承致信川军许剑霜想让对方让个路!谁知,许剑霜回信却
醉卧桃花林间
2025-07-10 16:46:16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