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冬天,一个妇人沿着小路走进停尸房,衣服被雪打湿了下摆,脚步却不慢。她没吭声,

十七仔 2025-07-10 16:10:23

那年冬天,一个妇人沿着小路走进停尸房,衣服被雪打湿了下摆,脚步却不慢。她没吭声,只掏出一张写有批文的小纸,递给守门的兵。那兵低头一看,脸色一变,点头让她进去。 门一关,她走到尸体旁边,低头看了一眼,手一伸,轻轻揭开裹在尸身上的破棉被。那是她的丈夫。她认得他哪怕闭着眼、没有一丝气息的样子。 她把尸体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叠好,用绳子绑了。就在脱下外衣的时候,发现了那张纸条,藏在左衣兜的一角。她展开纸条,读了两行字:“第一,不要告诉我妻子;第二,不要厚殓。” 她没说话,把纸条贴着胸口收好,然后整个人缓缓跪在地上,一头倒了下去。这张纸条,其实早在他入狱那天就写好了。 吉鸿昌是在一个阴雨天被押进监狱的。他没挣扎,没申辩,坐在牢房最角落里。士兵不许带东西,他却从怀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纸,说要写几句话。看守犹豫了一下,还是给了他。 那天他写得很慢,写完后折成一小方块,塞进左衣兜。有人问他写了什么,他说:“写给自己家里人看的。” 临行刑前,他衣服还穿得整整齐齐,连扣子都系得紧。看守问他有什么要交代的,他说:“只把我的衣服带回去就行。” 几天之后,城里传出消息,说是胡红霞把吉鸿昌的遗体赎了回来。有人不信,说那是死刑犯,哪能让家属碰。也有人说胡红霞认识当年部队里的旧人,托人找了路子,晚上从后门抬出来的。 再后来,胡红霞独自搬离了住处,带着一口破旧的木匣子。谁问她去哪儿,她只说:“山那边。” 有人说,胡红霞守着一座没碑的小坟二十多年,坟头长满荒草,每年清明她都会去除草,用布包着一块石头坐在那里,像是在陪人说话。有人偷偷看过那块布底下的石头,刻着“鸿昌之墓”四个小字。 再往前些年,吉鸿昌的部下一度想营救他,但几次尝试都被识破。有人传言他与中共走得很近,也有人说他早成了党员,只是身份一直保密。蒋介石听说后勃然大怒,当即签了死令。 从他被捕到行刑,前后不过十几天。他没争辩,只说了两句话:“我不怕死,但不想让她知道。”这话传出去不久,狱卒在清点遗物时才发现那张纸条。可那会儿人已经没了,只能一并交给家属。 而胡红霞接过遗物后,一言不发,连夜去了裁缝铺,把染血的衣服缝成了一个袋子,贴身放着。 有一年,有人来收集烈士资料,找到她家门口,问她有没有丈夫的信物。 她只说:“都在坟里了。”他们不死心,绕道找村里的老人打听,有个老太太说起当年冬天,她看见胡红霞一个人背着东西上山,背上就是那袋旧衣服。 再说回那张纸条,纸质发黄,墨迹斑驳,却被小心包着,夹在木匣子底部。有人曾想把它拿去展览,胡红霞没答应,只说:“这是他留给我的,不是留给世人的。” 直到她去世,才有人敢重新打开那只木匣子。里头除了纸条,还有一封信,是吉鸿昌在狱中写的遗书,字迹遒劲,上面交代了家中收支、儿女养育之事,连哪家欠他五块钱也记得清清楚楚。 信末尾写着:“我死,不可扰她;我葬,不可奢华。”纸条也是那时写的,只是他知道,她终究会看到。 许多年后,吉鸿昌的纪念馆落成,那张纸条的复印件被贴在展墙上,纸条原件,连同那封信,被封入墓中,与他一同长眠。无人再去打扰。

0 阅读:54
十七仔

十七仔

十七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