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一名高三学生因克制不住要玩手机,本来年级前百的成绩,却一路下滑,最终在高考时只考了575分,虽然这个分数能上一本,但并未达到父母的对于985或211高校的期望。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在该学生考完后,立即被父母赶出了家门,甚至断了生活来源,导致该学生只能四处流浪。
据报道,小罗在高中的成绩非常好,能达到年级前百,可以说重点大学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在高三阶段,父母根据小罗的成绩选定了一些985和211高校。
可是在高三阶段,不知是因为压力过大,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小罗竟然痴迷于手机了,他总是趁着父母不注意偷偷玩手机到凌晨,次日上课就犯困,导致一天都萎靡不振。
小罗的父母不是没有劝过,甚至还砸过手机。可小罗非但没有醒悟,还将家里的电视、电脑、空调等电器和家具全砸了, 砸完之后就跑去外婆避难,甚至还写遗书恐吓父母。
今年高考的成绩出来后,小罗查到自己考了575分,这个分数已经够上一本了,小罗十分的满意。
但是父母知道小罗的能力,如果不是他沉迷手机,是绝对不会从年级前100名降到了600名,而且现在这个分数是根本上不了考前选定的985和211的。
父母曾劝过小罗复读继续考,直到考到指定的大学为止,并且要没收掉手机。但小罗不愿意,他表示宁愿什么都不要,但必须要手机。
既然小罗不肯复读,父母就让小罗自己去工作赚钱,并介绍了一个奶茶店兼职的工作,但小罗干了3天就不干了,表示不喜欢做重复的工作。
这下父母对小罗彻底失望,不复读又不能好好工作,那将来有什么用?所以父母一怒之下将小罗赶出了家门,还更换了门锁密码。
小罗身上的钱不多,晚上就睡在小区的楼道里,饿了就去吃碗面,但也只是一天吃一顿。
后来小罗实在受不了,就去找媒体来帮忙,他想要曝光父母的恶行。
当着媒体记者的面,小罗先是拨通父亲的电话,质问父亲到底是什么意思。当父亲听到小罗这种口气后,直接挂断了电话。
之后,小罗带着记者来到其母亲上班的地方。当记者询问小罗母亲为何要如此对待小罗时,母亲指责小罗读书不认真,不守规矩,做人做事的态度不好,品德越来越差了,坚持要各自安好。
小罗见母亲这边始终打不开局面,于是又去找了父亲,并向父亲说出了自己的三个计划,就是复读或者捡漏一所好大学,要么就去打工。
可是父亲始终没有同意让小罗回家,他宁愿小罗去住酒店或者亲戚家,也不准他回家,直到他能改掉沉迷手机的毛病。
但是小罗为了能玩手机,虽然嘴巴上同意了父亲的说法,但心理还是十分抗拒。
那从法律角度来讲,小罗的父母的做法是否正确呢?
很多人认为,小罗马上要上大学了,父母还是得抚养。
这个其实是基于中国的家庭式教育观念来看待事情,如果是从法律角度来讲,小罗上了大学就已经年满18周岁了,是个成年人了,而且他有手有脚,完全能自己打工赚钱养活自己。
《民法典》第1067条明确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上述规定的不能独立生活,一般是指身体有残缺的,或者智力有残缺的,离开父母无法生活的那种,而有手有脚的人只要肯努力,还是能养活自己的。
由此可见,父母已经不再对小罗负有法定的抚养义务。
那父母逼着小罗去复读,这是否合适?
小罗这次的高考分数其实真的不错,能够上一本了,只是这个分数没有达到父母的预期。
但是小罗的人生应当由他自己决定,父母逼着小罗去复读,或者让小罗自己去打工赚钱养活自己,显然是不打算让小罗继续读书了,这无异于在侵犯了小罗的合法权益。
因此,对于要不要复读,应当交由小罗自己决定,父母不能强迫。
但同时,父母也有权不让小罗进家门,这是一个十分尴尬的选择。
那如果父母现在就和小罗断绝关系,将来小罗是否要赡养父母?
《民法典》第1067条第2项规定,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如果父母自小罗年满18周岁后开始不在管他了,等到父母年迈需要赡养时,小罗还是要赡养父母的。
毕竟父母养育了他18年,他没有理由更没有法律依据来拒绝赡养父母。就算小罗不想亲自赡养,至少也应当支付赡养费。
最后,高考的失利并不意味着人生失败,小罗的分数能够让他上个好大学,挑个不错的专业,说不定以后能有前途。而复读对于小罗来说,就是煎熬,甚至可能把他逼疯,所以父母还是要三思。
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