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着王毅外长的面,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他希望来北京一趟,除了参加9.3阅兵仪式,还有要事同中国协商。 马克龙精心挑选9月3日这个象征中法二战同盟的历史节点,试图用"反法西斯战友"身份打开对话窗口,但真正驱使他放低姿态的,是法国经济正遭遇的生死危机。 美国特朗普政府挥舞的关税大棒已让法国农业陷入绝境。最新政策对欧盟农产品加征37%关税,汽车税率直冲45%,法国干邑白兰地等支柱产业出口断崖式下跌。更讽刺的是,法国此前跟随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加税,招致北京对法国白兰地征收30%-39%反倾销税的精准反击,导致该国酒商对华出口暴跌60%,西南部酒农开着拖拉机封锁市政厅的抗议已成常态。这种两头受气的困境,迫使马克龙必须在9月3日前敲定访华行程,否则法国经济将面临"失血性休克"。 经贸解围只是马克龙访华的表层诉求,他真正瞄准的是中法金融合作与全球治理话语权重组。面对美元霸权收割,法国希望推动欧元与人民币直接结算,在IMF改革中与中国联手削弱美国一票否决权。俄乌冲突陷入僵局后,马克龙更急需中国在停火谈判中支持欧洲立场,避免美俄私下交易牺牲欧洲利益。这些战略考量都需借9月3日阅兵式的外交舞台释放信号——当马克龙站在天安门城楼,本身就是对"美国优先"的公开背弃。 但北京的回应充满战略定力,王毅当场划出红线:"希望法方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环境",直指法国带头推动欧盟对华新能源车制裁的双标行径。中方清楚,马克龙的急切源于法国经济困境而非价值观认同——当法国失业率预计年底升至7.9%、公共债务占比突破116%时,所谓"价值观外交"不得不向现实低头。这种博弈智慧体现在日程安排上:中方既同意其参加阅兵展现开放姿态,又暂未确认双边会谈级别,将法国放在"观察名单"施压其调整对华政策。
以下国家领导人,想来北京看九三阅兵:美国特朗普法国马克龙韩国李在明越南苏
【17评论】【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