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版“北斗”要凉?印度一直有个“航天梦”,打造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摆脱对美国GPS和中国北斗的依赖,然而这个梦想却被一盆冷水浇得透心凉:据印度航天博主爆料,印度自主区域卫星导航系统NavIC正面临“崩溃危机”,11颗在轨卫星中,仅4颗能正常使用,分别是IRNSS-1B、1F、11和NVS-01,而根据设计要求,NavIC至少需要4颗卫星才能提供最基本的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换句话说,只要再坏一颗,印度导航系统就得彻底“罢工”。 NavIC的故事得从2006年说起,当时印度觉得“靠别人不如靠自己”,尤其是GPS和北斗都是别国的,万一打起仗来被卡脖子怎么办? 于是印度砸钱启动了区域导航卫星系统项目,2016年改名叫NavIC,还完成了部署,成了全球第五个有独立导航系统的国家。 按照印度的说法,NavIC用7颗卫星就能覆盖印度及其周边1500公里范围,定位精度能到5米,比北斗和GPS的民用精度还高!印度媒体更是吹得天花乱坠:“NavIC性能碾压北斗和GPS!” 可现实很快给了印度一记响亮的耳光,NavIC的卫星数量本来就少,可靠性更是一塌糊涂:IRNSS-1A卫星的3台进口原子钟全坏了,整颗卫星直接报废,成了“太空垃圾”。 最新发射的NVS-02卫星,推进器阀门卡壳,卡在转移轨道上动弹不得,到现在都没能进入预定位置,11颗卫星里,只有4颗还能用,其中IRNSS-1F的3个原子钟已经坏了2个,要是最后一个也挂了,NavIC就彻底瘫痪了! 印度想搞“印度版北斗”,勇气可嘉,但航天不是靠喊口号就能成功的,NavIC的困境,说白了就是印度的科技实力撑不起它的野心。 从技术上看,卫星导航是“烧钱”的活儿,得长期投入、慢慢积累,北斗从区域到全球,花了20多年;而NavIC连南亚都覆盖不好,还故障频发,说明印度在原子钟、推进系统这些核心技术上还差得远。 印度拒绝用北斗和GPS,本意是想保障国家安全,但太追求“自主”反而可能把自己孤立起来,全球导航市场已经被GPS和北斗垄断了,NavIC想突围,得先解决“能用、好用”的问题,再谈“超越”。 航天是个系统工程,不是“造几颗卫星”就能搞定的,北斗的成功,背后是中国完整的航天产业链、庞大的科研团队和持续的政策支持,而印度航天虽然也有小成就,但整体实力和中美比起来,还是差了一个时代。 NavIC的危机,给印度提了个醒:航天梦可以有,但得脚踏实地,与其急着喊“超越北斗”,不如先解决卫星故障、提升技术可靠性、扩大民用市场,毕竟导航系统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关乎国家安全和老百姓生活的“里子工程”。
中方这次没惯着印度,这一下令新德里急电子业濒临崩盘!《印度时报》7月6日报道,印
【12评论】【9点赞】